4月1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中企研”)主办、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期中国企业大讲堂在京举办。本期大讲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数智焕企:AI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采用专题分享的形式,汇聚产学研智慧,助力企业加速数智化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第一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卜玉龙;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晓梅;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伟;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猛;华为云首席战略官王丰;阿里巴巴集团研究员、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霍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候任副会长刘续浩;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华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剑主持。
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百余位代表现场参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双星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组织线上参会。新华网财经、新浪财经、网易财经、凤凰财经、企业观察网等多家媒体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700万人次。
彭华岗在致辞中指出,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以“数智焕企:AI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本期中国企业大讲堂,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关键路径。中企研始终致力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实践,中企研、责任云、浩鲸科技共同发布了中国首个ESG专业大模型——ESG鲸牛AI大模型和“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积极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中企研也将继续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邬贺铨以《AI入企从何起步》为题,从人工智能起源与发展切入,回顾了人工智能60余年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生成式AI已进入“深度思维”阶段,第三代AI将突破单一模态限制,融合多模态输入与类脑学习机制,推动AI从“工具”向“伙伴”进化。邬贺铨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路径及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策略。他指出,生成式AI技术正推动企业从“快思考”向“深应用”转型,而降低算力门槛、深耕行业场景、打造智能体生态是实现AI平权化的关键。行业大模型要优于通用大模型、端侧智能要与云边协同、智能体要赋能全产业链。邬贺铨强调,AI技术正重塑企业竞争力,他鼓励企业以“场景驱动、数据为基、安全可控”为原则,通过AI平权化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质生产力。
周鸿祎以线上形式就企业如何有效应用AI技术发表主题分享。针对当前企业部署大模型却难以落地的普遍困境,周鸿祎提出“53424”阶段方法论:5个准备,即文化、人员、组织、数据、IT;3个规划,即基座模型、算力、业务;4大建设,即知识库、垂直模型、智能体、专有工具;2个统一,即AI客户端、安全管理。企业AI转型应避免“贪大求全”,建议采取“小步快跑”策略,从具体业务场景切入。他指出,业务人员是AI应用的关键群体,企业应建立AI实施小组推动转型落地。在技术选择上,推荐采用可私有化部署的基座模型,并构建企业专属知识库。
王晓梅以《中智集团以数字化基础设施驱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介绍了中智集团在AI应用方面的实践成果。作为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业的央企,中智集团响应国资委“AI+”行动,推进AI与业务融合。布局智人云实现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一体化和人才发展大模型,构建算力、数据等核心能力体系及智能数字底座。在解决方案创新方面,构建选、用、育、留才环节打造标杆场景。通过技术共享、平台共建、标准共研,培育AI+人力资源创新生态,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李伟以《坚持创新驱动,担当央企使命,以高水平“国机智造”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分享,介绍了国机数科AI及数字化转型实践。农机云成为智慧农业的数字化标杆,以装备云平台加强智慧工厂建设和设备健康管理,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此外,国机集团加速“出海”,带动国产农机装备与数字技术协同开拓国际市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现代化。李伟提出,未来将聚焦模型嵌入工业软件、构建能耗数字孪生模型、推进设备智能化三大方向,加速从传统制造向数字驱动转型,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赋能新兴市场产业升级。
王丰以《华为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他表示当下已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华为云深度践行AI-Native思维,从重新定义基础设施、重构核心产品、重塑千行百业三个层面全栈重塑,打造适应AI发展需求的云服务。华为积极打造中国新的AI算力基座,其盘古大模型广泛应用于钢铁、高铁、矿山等多个行业,有效解决行业难题,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同时,华为云将AI融入自身产品体系,提升模型推理和训练能力,并提供多样化AI云服务,满足企业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全面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霍嘉以线上形式分享阿里大模型产业思考与实践。他表示,我国开源大模型生态蓬勃发展,衍生模型数量居全球首位,我国企业通过算法创新与算力优化,推动大模型从“直觉型”向“深度推理型”跃升,并加速渗透工业、科研等实体经济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阿里云推出全栈解决方案,已助力能源、医疗等领域实现智能化升级。他建议企业明确战略适配场景,借助全栈方案破解认知、场景及人才难题,把握AI应用落地机遇。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期大讲堂搭建起产学研深度对话平台,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顶层设计思路、技术解决方案与实践样本,破解数据算法脱节、算力场景错配等核心难题。AI与实体经济融合需立足企业实际,以场景驱动、技术赋能破解转型痛点。中企研将持续汇聚行业资源,深化“AI+”专题研讨与案例推广,助力企业把握技术变革机遇,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释放数字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数字中国注入强劲动能。
中企研研究部、信用工作委员会、数字经济与数据资产工作委员会、《企业观察报》社、《国企》杂志社、《当代化工》杂志社等相关部室、专委会、社(刊)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