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这一倡议引起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和热烈反响,被誉为“几十年来由一个国家发起的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性经济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是历史传承与现实需求、未来愿景的有机结合
“一带一路”承接古今。正如黑山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戈尔·卢克西奇所说,“回望历史,古丝绸之路曾扮演了重要的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的角色。沿线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对话,增进了友谊,带来了财富。在新世纪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让西巴尔干地区国家重新觅得与其他遥远国度紧密联系的机会”。第六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塞尔维亚共和国前外交部长武克·耶雷米奇也指出,“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融,新时期的‘一带一路’构想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全球战略的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便点燃了相关国家的共同记忆与合作激情。印尼学者李卓辉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和平合作发展海洋的意愿,与600年前郑和传递的和平信息一脉相承”。澳大利亚威尔顿有限公司总裁哈里德·威尔顿表示,“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交往的动人故事是强大的纽带,是不同国家共享的历史记忆”。菲律宾世黄总商会秘书长黄栋星则认为,这一倡议“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一带一路”是中国开放与区域合作、全球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带一路”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被外界视为“重大战略构想”和“区域合作典范”。克罗地亚地缘政治学家亚斯娜·普雷夫尼克博士评论说,“这个构想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既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响应”。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推动区域内国家乃至世界在多领域的合作,不仅仅联系了中国和东盟,还将带动整个世界的参与和合作,在经济、旅游等各个方面加强联系”。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友德撰文指出,“帮助周边国家成长、实现共同发展的中国式‘合作共荣’逻辑目前正在被全世界所接受”。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也认为,“各个部分(中国沿海地区、东南亚、阿拉伯、非洲直至欧洲)将共同成长为充满活力的一体化的经济区,它们将不仅与中国连接,而且相互之间也兼容连接在一起”。
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郑重宣告,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并切实推动其稳步实施,正是中国与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生动体现。巴基斯坦驻广州总领事巴伯·阿明认为,“一带一路”为全球社会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果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伟大构想是中国领导人为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的标志”。菲律宾最大的华文媒体《世界日报》社论称,“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共赢的平台和契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鲍泰利认为,“中国有能力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而‘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已经为促进中亚、西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
“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文化交流的有机结合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所说,“丝绸之路的复兴将促进周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平与发展”。原欧盟外长哈维尔·索拉纳指出,“一带一路”所打造的将不仅仅是一条线路,而且会是一个促进欧亚大陆间商品和思想流动的网络。
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香港咨询公司丝路顾问公司贝哲民指出,“就中国的规模来看,其有能力改变该地区经济的命运”。日本《富士产经商报》也认为,受益的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还可能对整个地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
在增进文化交流方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卡尼什卡·古尼沃德纳认为,“一带一路”代表了全球人类交往的新的地理核心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新轴线很可能产生深远的人文影响,对许多参与新轴线的国家带来影响。埃及开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萨利赫也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在维护政治稳定和缓解地区安全问题上,“一带一路”被寄予很高期待。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扎卡里·凯克认为,“一带一路”倡导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国与欧洲相连,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联系,“将为维护与促进地区稳定与和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是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有机结合
“一带一路”倡导利益共享、互利互惠。用比利时驻华大使迈克尔·马勒布的话说,“所有沿线国家都将受益,特别是中亚国家”。阿拉伯电视台网站刊文预测,到2020年,中国与这四个地区(欧洲、东盟、中东和非洲)的贸易额可翻一番,达到令人震惊的3万亿美元。
“一带一路”旨在打造命运共同体。英国华誉风险管理咨询公司总裁沙学文对此的解读是,“最可贵的就是它秉持了南南合作的精神,坚持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建、共荣、共享,成为命运共同体”。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在法国《回声报》发表文章评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冷战结束以来一直没有共同发展计划,强行推动的自由主义民主化遭遇失败后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而在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伦敦出口公司主席斯蒂芬·佩里眼里,未来30年到50年,“一带一路”构想或许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商业机会。
机遇要共享、责任也要共担,国际社会对此的共识也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强调,古老丝绸之路带来的繁荣,源自合作共赢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复兴也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以实现和平和发展”。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发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研究所所长高大伟的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今后10年的标志并使欧亚大陆发生改变。欧盟必须重视中国的这项大战略,并努力使之成为欧亚大陆两端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新出发点。同时,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应参与其中,“与中国一起将欧亚大陆引向前所未有的凝聚和繁荣”。
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外公布,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称,“一带一路”构想得到了“切实的推进”。国际舆论中敦促相关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声音也愈发响亮,“尤其关注中国的丝路战略将会对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
(作者: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