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的产业联系网络,“补链招商”成为我国一些地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操作。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循环经济的上述联网补链措施,将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讨论哪些方面可以纳入联网补链视野,意义重大。
总体上,材料、能源、信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运输、市场、服务等,可以在一个层面上加以考虑;水、固废、热能等可以分级、分质利用。交通、通讯、互联网等可以用作为交流共享的平台,人力资源、技术、市场、资金等的共享,以及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可以改变“企业效率高、整个社会效率低”的现实。通过产业间的联网协作,可以促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原材料
物流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有毒有害物替代和减少物流规模的重要途径。不同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和处理废物上的投入不同,通过联网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同样质量的原材料。联网补链的措施包括,联合采购或批发、废物变原料、物流调配等。废物或副产物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收到节能减排、增加附加值的效果,还能延伸“上下游”的产业链条,而更大范围内的公司之间也存在原材料使用上的“虚拟”网络。收集、拆解、预处理和储藏,或调整纯度和浓度水平,则可以使材料得到更安全、更有效的使用。
公司层次上的合作包括共同采购以获得批发价,避免分别海运增加成本。不管多远距离的客户——供应商关系、配套生产,以及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设计等都可以开展合作,从而减少废物产生和产品中的材料使用。使用环境友好产品,也是重要的采购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改变其购买选择,以便使产品的环境影响明显低于替代产品。企业作为买方,要对现有采购方式进行评估;作为生产者应使其产品质量满足于日益增长部门的购买需求;与产品生产相关的其他活动,也应当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
区域性废物也可用来创造价值,湖南永兴当地无矿,通过到处购买废物发展成“中国银都”就是佐证。要对公司间副产品的利用前景、使用替代材料的方法,以及更广范围内的材料可行性等进行评估,以便采取联网措施将一个公司的副产物建设性地与另一个公司的效益联系起来。联网还能催生新的交易市场。纸、塑料和金属等废物或副产物的交易,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环境责任或成本原因,将秸秆、建筑废物等新出现的“错置资源”利用起来,前景广阔。此外,产品召回是固体废物减量化的重要途径。
能源
能源是所有公司和全球环境必须考虑的生产要素。获得必需的能源供应,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前提。通过公司间的能源供应联网,可以调节峰谷变化,提高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并降低企业成本。市场规模为我国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创造了条件;需求小型、分散利用则应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应使能源生产、传输和使用得到优化,提高系统节能减排水平。
在公司层面,照明、电机、暖通与空调等利用节能产品,以及生产中的节能,均可以降低成本。节能还应体现在绿色建筑、绿色包装等方面,节能设计、技术研发不可或缺。按绿色标准进行建设,可以开发灵活多样的、吸引人的建筑,用户还可以少用能多省钱。绿色设计可以取得综合性节能效果,虽需要的资金投入多,但投资回报期更长。
热电联产,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好形式。我国的一些园区将蒸汽管网、冷却水或蒸馏水按照供需关系将公司联系起来,避免了能源的过度使用,减少了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浪费和污染物排放。高压蒸汽用后可用作低压蒸汽,冷却塔下来的热水还可以再利用,国内这种梯级利用案例很多。分级利用余热、余压等资源,可以收到节能减排的综合效益。
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我国已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太阳能、氢能和风能等仍是潜在的科技合作领域,可以为公司或新的产业园区、开发区带来能效技术或服务的机会。能源服务公司及其相关的能源审核、能源合同管理等,可以在园区层面上开展合作,不仅仅是一个公司或园区层面的能源审核、调节、优化配置,更能提高全社会的整体能源效率,这也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学难题。
运输
以及时、高效的方式实现人和货物的移动,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对公司而言,选择灵活的运输方式,可以满足客户在时限和成本上的要求。采用不同方式的组合形成综合运输模式,加强联合海运、交通维护、船队管理、设备改善等措施,为中小客户提供运输服务。
运输对社区环境将产生影响。卡车运输和时间安排,对园区附近的邻里关系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获得必要驾龄的熟练司机,加强混合运输、整体中转、停车场或私人交通工具管理十分必要。寻求低碳换乘可以产生较低的环境影响,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员工上下班,可采取几家公司共用一辆车或乘公共交通的办法。公司客车、搭便车、步行或自行车,是低碳交通方式,可以减少公司员工的往返能耗。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公司间员工共用交通车。如果公司所在地近、员工也住得近,可以共用车以节省成本。建设一个地方性的货运中转站,可以减少客、货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水路运输也可以节约能源、减排污染物,还可以减少运输费用。要考虑产品如何装船及花费时间,可以将两个公司的产品装满一辆车而不是分装两个半车。利用“互联网+”设计好“逆向”物流,进行材料配送、仓储和多点运输的优化管理,镇江的一家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还可以通过生产需求和海运需求的评估,更经济地运送货物。
应加强货物运输和服务的合作,如建一个公用停车场,并做好监测和维修工作。一个地方性公司可以将交通工具的维护外包以降低管理成本;相邻公司可以采用自行车或电动车等园区运输方式。包装材料减量化、再循环并加强管理,也是可能的合作领域。选择天然气动力车、电瓶车替代卡车,也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信息通讯
信息的获取和安全使用,是信息时代公司成功的关键要素。以最好的技术、以最有效的方法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保证速度、信息的可获得性并得到合理利用。无论是分享材料和能源数据,还是使用通讯技术,都要统筹考虑参与公司并提高网络内部的通讯效率。好的信息通讯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开会时间。
信息通讯系统在现今商业计划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商业企业也可以从 “互联网+”的使用中获益。一个公司应优先改善内部的通讯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系统管理的不同人员,可以通过查询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有关数据,并得出统计、分析和评价报告;不仅能形成产业,还能提升信息的价值。要加强财政系统的协同运转,以便正确记录和考核成本情况。要尽可能整合现有技术,如客户和供应者之间的快速和正确通讯、有用信息的存取、新的和创造性的互联网资源使用等,以产生联网补链的更大溢出效益。
信息通讯系统开发后,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分享联网补链公司间的资源。例如,在合作公司中分享高科技通讯设备,包括图像会议中心、企业内部网、生产服务网等资源,并提高通讯能力,对于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而言不太可能独自投资建设这些设施的。
如果一个园区的环境绩效得到改善并被社会认同,可以在联网公司之间形成环境绩效的监测和评估标准。在网站上分享与环境绩效改善有关的信息,并允许成员公司更广泛地参与信息发布和共享。例如,除成立“废物交换俱乐部”外,所有参加联网的公司均可以将自身可资利用的废料信息发送到网站上。对一个公司的能源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和远程控制,中关村的一家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节能率可以达到3%到11%,应加以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般范式。
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也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发展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减少遵守规则的成本、减少废物的产生、改良有害废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应急管理计划。提高不同介质(空气、水和土壤)的监测水平,而不是污染转移,管理成本由一个废物转移到另一个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遵守环境规则的负担较重,应帮助其开展清洁生产、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以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
人是一个组织完成任务的第一重要因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组织的共生可以增强活力并形成竞争关系、增加灵活性、降低信息处理成本。有了合适的技术和努力的员工,公司才能生存并快速发展。通过大范围招聘选拔称职的员工,培训以提升公司的整体素质。
人员培训,也可以由集团公司或政府培训计划分担。共用培训中心开展现场操作适用技术、熟练的贸易、高水平的制造或工程技术、有害废物处理或环境教育等培训,还可以参与联网公司的合作领域,包括技术互换,职员在不同公司之间轮岗,共享设备、联合管理等。组织可以在所有联网的地方形成契约关系,劳动者可在联网补链计划和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可以提高参与企业的职员劳动生产力和绩效。
以较低成本让职员获得相关服务,如职员健康计划、日常护理等,可以让员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生产不同产品的公司可能有相近的技术或设备,虽然并非时刻都在用却是必需品;可以创建一个合作或服务平台,向参与公司共享技术并提供灵活性服务,使公司的经常性开支最小化。弹性的职员工作制度,也可以在公司间合作,以便人尽其才。
市场营销开拓
市场是公司能否成功的重要动力;应提高市场的进入、控制和渗透能力。联合营销拥有更多用户比中小公司独自经营的产品和服务更能得到认同,从而使公司在更广范围和更多项目上有更大的竞争力。营销研究证明,当消费者在两种成本相近的产品之间选择时,会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营销也被一些地方作为提高生产率的手段。
绿色标志和生态产业发展初期的市场开拓尤为重要。联网公司或产业联盟,可以使用同一绿色标志。以产品为基础的绿色标志,可用来对成员公司的产品、环境绩效或全部战略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促进公司的共同发展,可以共用展览和广告,以提高可信度;提升参与公司在实施战略和吸引客户上的价值。联网公司标识还有很多用途,如公司产品再循环、环境绩效的互认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可以延伸产业链并减少废物排放,获得更大效益。
参与公司之间还可以合资联合开发。市场营销只是合作的起点,商业联网可以为参与公司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如创造日益增加的营利机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各方面提高参与商业的能力,包括合资或合伙人注入的新价值,进一步提高联网集团的整体能力。
生产和服务
联网补链可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水平和服务延伸。流程再造的重点是资源利用最大化,将材料、能源、人力资源等多个要素耦合起来,并保证设计、技术、需求、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的最佳耦合,在增加柔性、成本控制及其结果的同时,简化质量管理程序,在制造或服务延伸中追求更高效率,实现公司间的质量控制、相互促进,实现共享多赢。
优化资源利用、技术和人员交流可以收到降低成本、增加弹性和提高能力之效。强调过程管理和源头预防,有助于优化管理,提高应急能力。重视基于制造业的服务延伸,包括配套生产、技术研发应用和服务外包;多个公司共用公共设备也是经济的选择。在同一建筑物中,地板铺设要有助于仪器分享或建造通用设备和购买并分享仪器以利环境保护。
技术分享可以促进联盟企业的技术改进和产业升级。由于公司间的联系增多,应用多家公司的基础技术将产生更高的生产力,工人得到更满意的工作。随着网络的发展,在公司间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产生潜在的相互影响,使技术分享和生产线整合增多。商业的国际趋势使较小的公司或组织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较大的整合公司进行竞争。
环境健康和安全
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也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发展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减少遵守规则的成本、减少废物的产生、改良有害废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应急管理计划。提高不同介质(空气、水和土壤)的监测水平,而不是污染转移,管理成本由一个废物转移到另一个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遵守环境规则的负担较重,应帮助其开展清洁生产、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以降低成本。
制定共同的伞形规制,既保证环境质量的连续改进,也使公司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上有较大的灵活性。保护生态环境仅靠遵守环境规则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有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用于环保的系统方式也可用于安全和健康系统;要不断设定“零事故”目标,尽可能减少职业病,带来员工环境责任上的福利和保险率低的额外收益。
场地安全和人员的环境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减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监督和作业员工的事故是更为重要的安全问题。商业间的联网需要有共同的安全监测和过程安全控制团队,并能为所有参与公司提供相应服务。应急管理需与周边社区、消防队及警察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要告诉社区,公司承诺对安全负责,并制定了应急预案,这方面我国任重道远。
节省费用并不断提高生产力可能是一些参与联网的最初动机。产品、服务、技术或条件不同,则参与公司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同。为尽可能减少潜在的环境责任、人员健康和对社区安全的负面影响,应越来越重视有害有毒废物的最小化计划。广义地看,公司要尽可能减少危险材料的使用;长期的管理目标之一应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入环境。公司或联网的集团公司,应将向空气、土地和水中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减到最少。不能用向水体排放污染物代替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尽管现在的污染处理往往是这种形式。想改善整体环境质量,就不能只减少向一种介质排放的废物,而要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生态设计或环境设计的开发应用,必须将视野放在环境影响最小化上,对材料及其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进行生命周期评价。通过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重新设计,实现减少废物、降低制造成本、增加客户价值、再利用或再循环的目的。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标准,利用网络中的环境信息系统对公司进行跟踪;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的空气、水或土壤的环境标准,遵守“气十条”、“水十条”等文件的要求,还要将地方的环境目标作为行为准则,这也是环境保护属地管理的基本要求。以最小的污染治理投入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社区和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的生态功能区划已经明确要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处理好企业集聚的园区与周围社区(企地)关系极为重要。企业联盟可以对此产生明显的作用并促进商业进步和拓展。保持生态产业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这也是企业避免与社区冲突甚至受到指责的有效途径。可以将企业活动、就业机会增加等以双赢的方法与地方进行协调:企业为地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社区也可以提高参与公司、员工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安全的街道和好的消防对双方都有好处,采取对社区有益的方法,也是负责任的公司留给居民印象的一部分。
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园区与社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大多数社区坚决要求公司提高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创造绿色通道、旅行活动,或支援社区体育活动,以便于社区工作和娱乐一体化,也与社区一起分享娱乐设施和活动项目。商业企业还应与教育团体一起开展合作,构建公共基地并为参加学生获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公司与地方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这里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联网补链应当考虑的九大要素,可以作为规划、企业技术改造和地方产业升级的一般参考,具体的实践需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性地工作,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周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