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绿色发展的源起与内涵
【添加时间:2016-05-23 】   来源:国研中心网站 分享: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和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从广义的视角看又包含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在内。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亦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
 
  当前正处于绿色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在此阶段,有必要对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国外经验作一梳理,同时对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动力和阻力、成效和问题进行梳理,对支撑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财政绿色转型、金融绿色转型、科技绿色转型、消费绿色转型等进行系统的讨论。
 
  绿色发展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为主要特征的发展(理念、路径和模式)。由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绿色政治(绿色考核、保护自然等)、绿色文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化)等共同构成。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绿色经济,由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绿色财政、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等共同组成,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首先是绿色产业或绿色生产体系。重点强调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企业;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绿色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切实提高资源效率。保证资源经济利用。绿色标识、绿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等)、绿色服务是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内涵。
 
  其次是绿色流通或绿色物流体系。重点强调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将产品和原材料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渗漏、变质、损耗等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货运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和吨位利用率,提高客运车辆的实载率和运输效率。
 
  第三是绿色分配体系。强调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由政府和社会出面担负起环境整治、保护修复、建设的各种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通过再分配形式平衡社会各阶层的收入,以保证低收入者的绿色产品的消费。
 
  第四是绿色消费体系。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五是绿色市场体系。强调组织实施重大绿色产品和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支持绿色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绿色行业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第六是绿色投资体系,包括绿色财政和绿色金融。绿色投资,更加强调社会投资,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育和生态保育。其中,绿色财政要求政府财政投向优先考虑节约水、土、能、矿、生等资源,优先考虑提高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优先考虑保护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绿色金融则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在贷款利率、额度、偿还期限等方面对绿色发展项目进行倾斜。
 
  绿色发展的十大特征
 
  首先是人本化的特征。绿色发展强调以人为本,经济增长要服从和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强调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生态化的特征。绿色发展要求建立回归自然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包括天然、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安全健康的视频,绿色环保的家居、出行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
 
  其三是合理化的特征。绿色发展要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合理、规模要合理、结构要合理、过程要合理,资源环境利用经济合理;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与自然和谐,与社会相容。
 
  其四是节约化的特征。绿色发展要求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生产节约,流通节约,分配节约和消费节约,全面实行资源能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强化资源的重复利用和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其五是高效化的特征。绿色发展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率、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绿色发展是效率最大化的发展。
 
  其六是清洁化的特征。绿色发展要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生命周期清洁化;要求在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消费全过程中,对人体、环境无损害或损害很小。
 
  其七是低碳化的特征。绿色发展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特征,使社会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其八是安全化的特征。绿色发展要求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要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风险可控。
 
  其九是高科技化特征。通过大规模绿色技术的突破,要求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二次工业革命,重构经济过程,塑造崭新的绿色发展形态和模式。
 
  最后是低成本化特征。绿色发展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平衡考虑当前需要和未来需要,要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要求降低经济转型成本、经济发展成本、资源环境利用成本,要求低成本转型,低成本发展,要求降低繁荣的代价,进一步筑牢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为何要绿色发展
 
  (一)我国绿色发展的必要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我国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其二,我国极为严峻的资源、环境、生态形势亟须扭转。其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及其诱发的问题亟须解决。总之,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控制污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很多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尽管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依然严峻。推进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主行动,也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更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破解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二)我国绿色发展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绿色发展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二,绿色发展有助于开拓我国新的增长领域。其三,绿色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绿色发展契合了中国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生态国情,契合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标和要求,契合了中国国家治理能力与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同时,绿色发展也契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心愿,尤其契合了中国公民环境觉悟普遍提高的新时期及其新要求。
 
  绿色发展是中国发展现阶段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偏上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源环境对中国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发生了六个方面的根本转变:时间上由短期制约向长期制约转变;空间上由局部制约向全局制约转变;领域上由少数制约向多数制约转变;种类上由少数制约向多数制约转变;强度上由弹性制约向刚性制约转变;表征上由隐形制约向显性制约转变。为适应这些转变,必须发展转型,绿色转型是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构想
 
  以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和经济结构的绿色调整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整体推进、重点跨越、增速适度、结构合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原则,搭建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流通体系、绿色分配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绿色建设体系、绿色政策体系、绿色市场体系、绿色能源体系和绿色文化体系等9大体系,抓住政策贯穿绿色理念、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产业结构绿色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稳步实施绿色建设、鼓励利用绿色能源、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尽快施行绿色核算、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等10大重点领域,突破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大规模应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切实提高、生产者社会责任的延伸与承担、绿色经济统计标准体系的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等5大关键环节,推动我国绿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如下:
 
  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规划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规模和结构,促进协调发展。积极开展产业化示范,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引导有序发展。
 
  二是创新引领、科技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重复建设的深层次矛盾。
 
  三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尽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大力培育绿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四是增速适度、结构合理。坚持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优化结构,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五是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制定出台专项产业政策和规划,营造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六是社会参与、加强自律。绿色发展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必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社会对绿色发展的参与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同时,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加强自律,严格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尤其需要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的伦理、道德和科技、文化素养。自律与否,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重点领域:
 
  其一,加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大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推动清洁生产,鼓励企业绿色发展。
 
  其二,加速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大发展,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三,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其四,加速自然资源利用方式转型。加快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和浪费向节约和集约转型。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强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其五,加速区域发展绿色转型。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资源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探索各具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
 
  其六,加速生态建设思路与模式转型。增加森林碳汇,继续实施国家重点造林工程,积极实施碳汇造林项目,深入开展城市绿化造林,加强林业经营及可持续管理。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实现。以科学经营为核心,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手段,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以创新管理制度为突破,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新机制。全面保护林地、合理利用林地、统筹区域管理、强化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其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转型。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加速信息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加速建筑绿色转型,加速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
 
  其八,加速能源生产消费绿色转型。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合理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最后,加速节能降耗进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推进节能减排。
 
  关键措施:
 
  一是政策贯穿绿色理念。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刺激方案以及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融入绿色经济的理念、措施和行动,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 “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快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并将绿色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划,推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全面绿色化。首先是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促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开征环境税。其次是积极研究环境政策,加强对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和境外投资的引导。最后是建立绿色经济的统计和评价机制,科学预测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是编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将发展绿色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组织编制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路线图,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工程,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完善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投融资、产业等政策。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力度。实行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完善和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在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制定支持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的体制机制,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依法依规供地用地。
 
  五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城市供水价格政策。积极推进电价改革,推行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和竞价上网试点,完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改革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积极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按照价、税、费、租联动机制,适当提高资源税税负,完善计征方式,将重要资源产品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提高排污费征收率。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适度提高垃圾处理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矿业权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规范发展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规范排污权交易价格行为,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六是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第一,建立节能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时发布国内外各类能耗信息、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企业挖潜改造,提高能效。第二,推行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将节约量作为资源纳入总体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节约电力。第三,大力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第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障碍,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第五,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第六,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即耗能用户或行业协会与政府签订节能自愿协议。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谷树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 王兴杰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