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添加时间:2016-08-02 】   来源:红旗文稿 分享: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这样的新概念和相应的目标要求,充分表明中央高度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一、科技及产业变革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群集到来
 
  近现代历史,是科学技术不断从隐性走向显性、从小科学走向大科技、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实践逻辑就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让新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只有少数人发现或发明的事物带入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变革。
 
  1. 科技与产业变革中的小革命与大变革的变奏。科技进步从未间断过,有时在加快,有时在某些地方变得延缓;有时是量变的积累,有时是质变的更迭。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公认的科学革命、三次产业革命,每次较大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之间,又有多次的科学分支或学科的革命、多次技术领域的革命。所以,科技及产业变革是量变与质变交替、小变革积累而成大变革的过程。
 
  以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变革为例,当初研发互联网技术,只是要将工作室内各个独立的电脑连接起来,而连接以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当时各界人士最初的设想。互联网既带来了新产业,又在同传统产业、产品结合当中实现了一次次革命性的颠覆,让电报、信函、传真、长途电话被一个又一个革命性产品替代,让纸媒、店商、出行等业务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被深度改变。而这一切还只是在移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后,比之更大的物联网时代一旦开始,则将有更大的颠覆性效果。
 
  2. 新科技突破总是围绕“根问题”和“前沿线”持续展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方法体系是按照创新的逻辑在探索中向前延伸的。科学体系由命题性知识融合而成,它基本上是围绕宇宙演变、物质结构、生命起源、意识本质这四个世界本源性的“根问题”展开探索的。技术体系是指令性知识的汇集,其新知识正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这五大“前沿线”加速展开。这四个科学“根问题”和五大技术“前沿线”将是酝酿颠覆性技术最为可能的创新空间。
 
  3. 当下人类正步入颠覆性技术创新群集到来的时代。受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变革、新知识和方法加速应用、技术与产业跨界发展、技术与商业模式融合创新、资源和平台共享、颠覆性创新策略普及以及激烈市场竞争等各方合力推动,全球经济正进入大规模、长周期的颠覆性创新群集到来阶段。全球的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以及政府都不得不面临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不管是大小企业、新手老手、新兴市场还是传统市场,大家都在谋划颠覆性技术及相应的创新模式,而能实施还能应付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策略正成为当前创新者基本的素质或标配模式。
 
  二、颠覆性技术可孕育未来的战略奇点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加速从以自然世界为生态的环境向以人工世界为生态的环境过渡,其中科技的作用从次要转为主要,正在向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方向深入发展。
 
  1. 技术路径的选择和锁定是历史演进的基本议题。科技进步不单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科技在与历史的互动中相互提供作用力和资源。历史提供了科技进步所需的信息和边界条件,从而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科技贡献了历史演进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路径。不论是国家的历史,还是企业的历史,始终是在对技术路径的选择、锁定、解锁、再选择中推进自身发展的。对国家而言,是在选择整个经济、产业的技术路径,这其中带有制度的因素;对企业而言,是在选择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路径,包括形成某种产业技术体系。而颠覆性技术和创新恰恰能够体现企业或产业从旧的技术路径中解锁出来,有效地跨入新技术路径上去的一种实践。为此,颠覆性技术创新是绕不开的挑战,更绕不开的是技术路径变化所带来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的系统的调整。
 
  2. 技术的“定义、使能、赋权”功能正构建全新的赛场和规则。人工世界是技术的衍生品,同时又是人同自然界连接的桥梁。在当前,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作用得到越来越大的发挥。这种决定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技术的体系化、工具化、人格化三个进程中,另一方面体现在技术的“定义、使能、赋权”三大功能当中。技术“定义”世界——即技术提供了主要维度和内容用以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使能”世界——即技术确定了人工世界及活动体系的激活方式、确定了相应的功能指标和限度;技术“赋权”世界——即技术让各类主体以一定的自由度对人工世界或技术体系进行选择、执行、评估。技术本来是人类创造的东西,现在已然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发展、甚至让人追随其发展的秉性。由此,技术同市场的结合、同政策的结合、同文化的结合,不断地建构全新的竞争空间和博弈场所,其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在其中也得到了放大。
 
  3. 作为未来“战略奇点”的颠覆性技术受到高度关注。历史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预见和策略形成的,但人们的预见和策略却为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内容。在任何历史进程中,有四个战略基本点对战略谋划和实施甚为关键。这四个基本点就是战略的切入点、增长点(生成点、生长点)、临界点(转折点)和制高点。这四点合一的环节——我们可称之“战略奇点”。“战略奇点”展开的活动,就是人们常说的战略枢纽。“战略奇点”的出现意味着,此点之后,新的历史——或内容或形式——开始了。科技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威力,颠覆性技术更是在切入点、增长点、临界点和制高点这四方面都能有所贡献、有所体现,是不断生成“战略奇点”的知识母体。预见颠覆性技术、把握颠覆性技术、促进颠覆性创新对国家或企业把握创新的机遇、应对可能的挑战、引领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意义的举措。
 
  4. 颠覆性技术促就科技引领型经济和社会。纵观历史,每个既定的产业、经济模式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路径,也有按原有技术更新速度和周期往前推进的持续创新。但这种创新只适合现有的产业领先者强化领先地位,还不能对市场或产业结构直接造成颠覆性改变。而颠覆性技术属于知识或方法驱动的创新,要么源自尚未产业化的新知识、新方法,要么源自当前主流技术尚未注意到的新组合、新模式。所以,颠覆性技术和创新一旦成功,势必产生新的业务板块、酝酿新的市场结构、导入新的技术路径、开辟新的产业方向,将引发现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规则进入“归零”状态。如集装箱的设计形成了新的跨运输方式的标准,重新塑造了物流业和外贸经济模式。颠覆性技术是在促就引领型经济和社会的过程中,彰显当代科学技术对历史的真正价值。
 
  三、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历史和事实已经证明,颠覆性技术是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谁抓准和抓住了颠覆性技术,谁就赢得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先机。
 
  1. 主动研发颠覆性技术是企业创新生存之道。主动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数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今天,在众多细分领域大规模颠覆性技术创新群集的今天,“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很多胜者和强者都是主动抓住了颠覆性技术带来的机遇,实现了出色的跨越和转型。苹果公司巧用移动通信技术变轨或断代时产生机遇,迅速从一个电脑和办公设备制造商,转型为电信产品、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商。腾讯为了推动微信的发展,甚至不惜牺牲已有的主打产品QQ来实现面向无线网络通信时代的市场颠覆。
 
  2. 主动推动颠覆性创新至关重要。颠覆性创新是指企业从不被主导市场的领先者所看重的边缘、细分或新兴市场开发切入发力,在此站稳后再向主流市场进军,最后战胜先前产业领先者的创新。有了颠覆性技术不等于会自动实现颠覆性创新。这方面典型的事例就是柯达——偌大一个公司却被自己发明的数字摄像技术给颠覆了。还有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如今也雄风不在。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陷于传统的、持续改进式的创新模式,颠覆性技术的革命性效果也会被自然地消解掉。即便拥有好的技术、好的研究能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新兴市场、细分市场有备而来的创新者,企业或产业被颠覆的命运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3. 长期坚持才能有机会成为颠覆者。技术创新充满机遇,有些就是颠覆性的机遇。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创新者,也会奖励坚持到底的创新者。在一个产业发展的长周期内,颠覆性技术和创新的机会肯定不止一次两次。那么做好准备、长期积累,也是把握机会的应有之策。我国的高铁之所以迅速发展并创造了新的世界标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此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准备。我国的人造金刚石产业的创新发展也是如此,曾经跨国企业对其主导技术严防死守、向国内企业封锁;而我国的企业从未放弃,抓住行业关键技术变轨的机遇,一举弯道超车,从而掌握了技术和市场的主导权;而且新的技术体系还源于跨国企业曾经放弃的技术路线。没有长期的坚持,就不会有这一天。
 
  总之,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阶段,在科技引领未来的新潮流下,常态化的创新,一方面要能够实施各类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还能应付各种创新的挑战,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创新。
 
  四、把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枢纽
 
  应对新科技革命挑战,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是一场深刻的技术与制度大变革。主动预见并研发颠覆性技术、积极推动颠覆性创新将为此提供所需要的战略支撑。
 
  一是解放思想,树立与创新强国相适应的创新理念。面对新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应大胆解放思想,更新和升级相应科技观、创新观。超越简单以“新颖性”或“国内首次”、“拥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人无我有”等取向作为科研和创新的导引,从建设创新强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出发,面向新科技和产业变革、面向转型发展的需求,提升创新者的胆识和思想境界,让广大创新创业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让更多富有号召力、冲击力、穿透力的创新理念成为引领未来的思想原动力。
 
  二是积极谋划非对称策略,通过颠覆性技术开辟新市场,引领新产业。经济上的非对称战略是指充分利用市场、政策、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充分把握科技创新、产业整合的规律,在转变和竞争中加速形成产业链和创新优势。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部分利用了非对称策略;产业集群、双创集聚也是部分利用了非对称思维。颠覆性技术与非对称战略可以形成互补性、互动性较强的组合,这也是技术创新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组合融合,可以较好地发挥颠覆性技术的革命性、引领性作用,加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并对转型发展起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是促进新技术与传统市场融合发展,以颠覆性创新再造内容更为丰富的业态。成熟的产业总会不断地细分出新的市场,这是新技术与传统市场融合发展的良机。颠覆性创新会让产品或市场更加多元、更为丰富,会更好地对应民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当下就是需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新能源+”、“机器人+”、“人工智能+”、“清洁制造+”等新科技与传统行业的对接、融合,让丰富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丰富的业态使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更直接的获得感。
 
  四是将总体协同、包容与产业上局部切换、颠覆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良好和谐的创新生态。我国有着行业体系齐全、产业谱系丰富的巨大优势,可以兼容并蓄多种类型的创新模式。为此,要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既要促进整体协同、体现包容的创新发展,又要鼓励在局部产业领域实施较大的技术变革、系统切换和市场颠覆。这既要积极谋划好产能退出以及结构调整优化策略,同时还需要在加快调整的某些产业领域,应有意识地把颠覆性技术和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做好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的协同推进。
 
   (作者:刘琦岩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