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把开放发展推向新高度
【添加时间:2016-08-10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过去30多年,我国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提出了开放发展新理念,把我国对外开放工作推向新高度。
 
  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在新形势下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在对外开放中趋利避害,前提是科学判断国际环境变化及其蕴含的战略机遇与重大挑战。过去30多年,我国抓住东亚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产业跨境转移和全球经济繁荣的机遇,通过实施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出口、发展加工贸易、建立特殊经济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我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与来华外商的资金、技术和海外销售渠道优势相结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解决了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外汇短缺瓶颈问题,有力促进了工业化和经济体制改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市场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部分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出口下降、资金外流、汇率贬值的压力,有的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金融风险上升。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治理处于变革期,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份额上升、话语权增强,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成为构建国际经贸新规则的重要平台,新的国际经贸规则呼之欲出。
 
  国际环境新变化蕴含着新机遇与新挑战。对我国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不仅催生大量新兴产业,而且将深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破原有产业格局,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其次,跨国公司加速对华转移高端产业活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多年位居世界前三位,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国之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升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占比逐年上升。第三,高端人才加速向我国汇聚。2004年我国留学归国人员仅有2万多人,2015年达到40.5万人。还有越来越多的外籍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来中国工作。第四,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带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不仅为我国企业提供工程承包的市场机遇,而且将带动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提升我国出口结构。第五,世界经济低迷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海外并购的机遇。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居世界前三位的对外投资大国。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并购,可以获取海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知名品牌、销售渠道和能源资源,大幅提升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的能力,有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加强内外联动,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开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围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加快推动开放创新和效率提升,顺利实现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与衔接。
 
  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必须加快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从以往主要依靠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转变为主要依靠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参与国际竞争,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应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新技术、新业态,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应高度重视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把扩大服务业开放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知识密集的服务外包。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发展,提升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大力开展对外投资,培育一大批中资跨国公司,增强我国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全球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掌控力。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应从制度和规则层面深化改革,推进包括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新体制要主动与国际规则对接,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加快落实这一蓝图,必须找准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突破口。一是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探索作用,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管用、有效的成果。二是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商签高水平自贸区协定,推进与主要经济体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不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扩大对外开放倒逼改革,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统筹协调各个区域在对外开放中的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沿海地区应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打造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引领国际竞争力升级。内陆沿边地区应推进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国际大通道和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成为落实周边外交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模式,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进一步发挥各类特殊经济区引领开放的平台作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港澳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双边合作,提高经济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大力推进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合作、贸易合作和金融合作,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构建以我为主的国际产业链,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互利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准确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点,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互利共赢国际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面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我国要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软实力,提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理念新倡议。坚定不移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主体地位,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尽早取得成果。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新议题谈判,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与货币体系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政策协商,促进提升其作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台的地位。积极参与跨境投资、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国际经济治理新议题谈判,引领国际经贸规则走向。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是区域合作的重大倡议,覆盖60多个国家,横贯欧亚大陆,目标宏大,影响深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加强与沿线国家开展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以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以经贸合作为重点领域,以经济走廊建设为战略支撑,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建设一批境外产业园区,形成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早期收获项目。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提出区域合作新倡议,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在对外开放中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应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努力寻求各方利益汇合点,推进务实合作,做好对外援助,切实做到弘义融利,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作者: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