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华
关键词:创新发展 提质增效 深化改革
摘要:中国的创新发展之路前后相续,自力更生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必由之路。国有企业要在提质增效攻坚战中,让创新成为提高质量的不竭动力,让改革成为增加效益的永恒力量。
晴空一鹤排云上,不忘初心到碧霄。2016年是国家决胜全面小康开局之年,是国企实现提质增效攻坚之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作出重要指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家发展和国企强壮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的内在逻辑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创新发展是提质增效的根本目的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发表讲话中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016年6月1~7日,科技部牵头主办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我国“十二五”期间取得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13项,其中深海潜水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北斗导航系统在40多个城市开展应用并走出国门,高速列车打造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所有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有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贡献。国有企业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增强产品、技术、服务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效益、创新、全球化的新水平,使得中国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源自美国,随后蔓延波及世界各国,造成影响至今尚未摆脱。美国自1894年以来,一直占据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位置,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创新发展领导者。然而,美国导致了1929年世界大萧条,1987年股市崩盘,2008年金融危机。由此得出推论,创新发展和经济危机一直相伴而行,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其中的一方的存在,总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其前提条件。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创新领域和创新类别愈来愈多,创新风险引人关注和令人担忧。以金融创新为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由金融创新而创造出的金融衍生品,就是2008年全球危机的元凶。美国早在1856年就发生一场重大金融创新,出现先租后买、分期付款的信贷消费模式。信贷消费随后被推广到美国各种商品的销售,汽车分期付款、住房抵押贷款等应运而生。1921年,美国首次发行信用卡;2006年,美国每人持有5张信用卡,家庭信用卡负债平均达到7000美元;2010年,美国信贷消费总额已达2.4万亿美元,其中没有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如今,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超过70%是由居民消费创造的,显示出消费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1994年~2006年,美国有超过900万个家庭,在此期间拥有了自己住房。从此,美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0平方米,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房贷证券化与次级房贷这两大金融创新。2008年9月14日,美国百年老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成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金融创新让无数人圆了住房梦,金融风险也让无数人付出沉重代价。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唯物辩证法主张,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对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风险叠加期的当今中国来说,不创新就会死路一条,不协调就会分崩离析,不绿色就会天怒人怨,不开放就会自生自灭,不共享就会天下大乱;只有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路子,才能走出一条健康之路、富强之路、光明之路。对于创新发展而言,就是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激烈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突出矛盾,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建材集团作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坚持正确的企业方向、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创建优质的“六星”企业,推行高效的“八大”工法,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方面,一直走在中国企业的前列。2016年8月22日,集团公司与中材集团实施重组,中国建材集团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等方面谱写新篇章。
提质增效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2016年3月25日,全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关于提质增效重要批示中指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困难面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提质增效升级,积极投身新经济发展,在推动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方面走在前列;下决心瘦身健体,苦练内功,努力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管理改善要效益,实现品质和品牌新的跃升。2016年6月30日,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直言:“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国企改革似乎进展得太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没有绝对优势,但它掌握的资产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且它所处的行业往往具有居高临下的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和效率有着重大影响。如果国有经济的经济效率不能提高,它的杠杆不能降低,它的投资回报不能够提高,那么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会起到拖后腿的作用。”《求是》2016年第15期发表《坚决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文章强调,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是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重要举措。由此看出,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央企业增加值占到全国GDP的10%,税费贡献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1/6。只有国有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目标任务,真正成为有活力、有较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局的明显改善,从而实现国家创新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016年7月20日,《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上榜企业达到110家,比去年增加4家,继续位列世界第二;美国上榜公司为134家,比去年增加6家。今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209亿美元,比去年减少28亿美元,利润之和比去年下降11%。从而看出,全球大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下滑。专家分析,上榜企业涵盖52个行业,中国企业涉及数量只有一半。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除了银行、金融行业之外,服装、家居、娱乐、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服务方面,中国都交了白卷。还有汽车制造业,美国通用、福特两家公司的利润171亿美元,中国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吉利等6家企业的盈利114亿美元,中国制造业缺乏全球价值链的竞争能力。另外,中国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差悬殊,除去台湾7家上榜公司,103家企业中10家银行的平均利润182亿美元,93家非银行企业的平均利润16亿美元。中国企业平均利润32亿美元,美国公司平均利润51亿美元,相差三分之一。世界500强是全球大企业,国有企业占中国上榜企业绝大多数。因此,国企为主的中国大企业脂肪多、肌肉少,有数量、缺力量。《财富》500强既是光荣榜,也是诊断书。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上升固然值得高兴,国有大企业更要通过提质增效由大变强变优,增强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普遍,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大中小企业缺乏联合协作关系。大企业要自强,也要带领产业走强,成为优化产业生态的主导力量。大企业要“长个子”,更要“长脑子”,成为实现重大基础创新突破的主力军。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地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占据石油、钢铁、煤炭、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重要领域,一方面,中央企业在原油、粗钢、动力煤、电解铝、水泥、普通机床等低端产品上供给能力过剩,面临白热化竞争,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一方面,在特殊钢材、芯片、高性能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上供给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端、精细化的市场需求。如何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中央企业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矫正供需结构错配,提高供给质量,成为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难啃的硬骨头”,成为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关键环节。2016年8月22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他就水泥行业如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必须从去产量和去产能两方面着手。去产量主要是解决眼前需求不足、价格过低的问题;只有去产能才是根本解决行业长治久安的问题,要防止去产量的同时,带来增产能的倾向,维持行业良性发展。日本水泥行业去产能的经验值得借鉴,上世纪90年代日本水泥产量达到1.2亿吨,产能严重过剩。日本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依托市场竞争,规模小的水泥企业在竞争中不断被淘汰,最后形成日本的三大水泥巨头公司,水泥年销量降到4000多万吨;二是水泥向环保转型,通过垃圾焚烧提供水泥生产能源,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同时加大技术创新使水泥性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要在提质增效攻坚战中,用创新应对挑战,让创新成为提高质量的不竭动力;以改革抓住机遇,让改革成为增加效益的永恒力量。
回首向来萧瑟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创新发展之路前后相续,今天的奋斗将成就明天的光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了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把牢思想之舵、高扬理想之旗,坚持中国道路、推进改革开放,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和平发展,坚守人民立场、从严管党治党。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纲领指引下,肩负双重历史使命。既要继续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传统工业化,又要赶上方兴未艾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时代潮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企业既不能复制传统工业化的“钢铁文明”和“机械文明”,更不应重复那种任由资本、技术排挤劳动和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国有企业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信息化为翅膀,以绿色发展为新目标,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我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供“高端智库”,作为“向创新进军”的“中国宣言”;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跑好科技创新的“接力赛”,作为“向创新进军”的“中国抉择”;培养更多驾驭超级跑车的“赛车手”,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作为“向创新进军”的“中国承诺”。自力更生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