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给“十三五”时期钢铁工业调整升级注入了灵魂。从《规划》相对于“十二五”规划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探究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脉络。
第一,存在的问题出现了重大变化。
“十二五”初期,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品种质量亟待升级,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能源、环境、原料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如今,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成为焦点。与此同时,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这两个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企业无序竞争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从问题导向的思路出发,未来5年,我国钢铁工业必须聚焦于解决产能过剩矛盾,这是当前钢铁工业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在化解过剩产能、减量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钢铁企业不应过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应追求质量和效益,并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轻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企业有序竞争。
第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十二五”初期,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是需求增速趋缓、资源价格高涨、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环境压力增大、钢铁需求量进入峰值弧顶区,整个行业呈现出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钢铁工业面临着需求下降、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出口下降等方面的严峻挑战,钢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呈“双降”走势,生产消费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呈波动缓降趋势。
钢材生产消费从“增速放缓”到“需求下降”,从“峰值弧顶”到“峰值弧顶下行期”,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新时期的态势十分明显,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实现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第三,提出的目标反映了思路变化。
“十二五”初期,我国钢铁工业提出了“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则提出,到2020年,我国钢铁工业将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力争到2025年,“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既立足于当前实际,又着眼于长远发展的目标,彰显了中国钢铁人的务实和自信。
《规划》提出了15项(17个)发展指标,其中新增9项指标,继续沿用5项指标,调整变化1项指标,具体见表1。
新增9项指标中,有2项与去产能直接相关,即产能总量、产能利用率,延续了国务院政策文件对化解1亿吨~1.5亿吨粗钢产能的要求,并提出将总产能压减到10亿吨以下,产能利用率提高到80%;有2项指标与智能制造相关,即钢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数量、两化融合关键指标,反映了钢铁工业实施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有2项与节能减排相关,即能源消耗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表明随着钢铁工业进入减量化发展时期,我国钢铁企业将在降低能耗总量、污染排放总量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其余3项分别是主业劳动生产率、钢结构用钢占建筑用钢比例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反映在对效率、产品和价值等方面的要求,表明我国钢铁工业在减量化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效率、优化产品、提升创造价值能力。
继续沿用的5项指标包括:产业集中度目标值仍和“十二五”一样,要求达到60%(CR10),但由于起点下降,任务量翻了一翻还多,可见兼并重组是未来钢铁行业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难点所在;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则要求在“十二五”基础上继续下降,尽管目标下降值减小,但考虑下降空间缩小的因素,实现起来难度不小;钢铁工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标在“十二五”期间不但没有实现增长0.5%的目标,反而下降了0.1%,此次仍然和“十二五”一样提出了1.5%的目标,是一项巨大挑战。
调整变化的1项指标是由“十二五”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调整为“钢铁冶炼渣综合利用率”,不再是简单粗放地回收渣铁、渣钢,而是更加强调冶炼渣高效高附加值绿色化利用。
第四,发展的重点体现了任务变化。
《规划》提出了积极稳妥去产能、去杠杆,完善钢铁布局调整格局等10项重点任务,与“十二五”时期提出的9项重点任务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见表2。
“十三五”时期,去产能、去杠杆是行业调整升级的十大任务之首。《规划》提出,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依法依规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将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落实力度。政策刚性十足,提出“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等要求。
十大任务中,布局调整位居第二,重视程度较“十二五”时期明显提高,具体要求也发生重大转变。比如,以前只是对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部分钢铁规模较大的地区提出减量调整,而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的区域和新疆、云南、黑龙江等沿边地区可适度发展钢铁工业,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更是得到鼓励。“十三五”时期的布局调整则高度强调“减量调整”,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产能都需要压减,沿海地区也“不再布局新的沿海基地”,而是“立足现有沿海基地实施组团发展,提质增效”,内陆地区更是要“以区域市场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为双底限,坚决退出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对于城市钢厂,《规划》则给出了“关停转产、搬迁转移、与城市协调发展”等更加多样化的政策导向。
“十三五”时期,我国在调整升级过程中,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提出“在钢铁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创新平台”“推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示范钢铁企业,支持以钢铁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在关键技术方面,围绕生产工艺关键技术、产品质量关键技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若干重点发展的技术,如关键工艺装备智能控制专家系统、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有效供给。“十三五”时期,围绕提高“钢铁有效供给水平”,我国提出将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提升质量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等,即全面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和服务意识,创造和引领高端需求,在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等领域,突破关键品种瓶颈,持续增加有效供给。同时,高度强调提高以稳定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并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品牌体系。
制造强国建设要求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引导绿色消费等。比如,我国将支持钢铁企业完善四级信息化系统建设,鼓励优势企业探索搭建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及城市间的耦合发展;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提出力争将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鼓励钢企主动加强与下游产业协同,研发生产具备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等性能的高品质钢材。
兼并重组是钢铁工业调整升级的重要内容。与“十二五”时期点名企业引导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重组和区域优势企业重组的方式不同,“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出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家世界级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某些细分市场形成若干家世界级专业化骨干企业,并在区域内形成若干家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彻底改变“小散乱”局面,同时强调兼并重组要减量化。
在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力推国际产能合作,提出“有力有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到海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带动先进装备、技术、管理对外输出”“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境外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建立全球营销研发服务体系”。与“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在境外投资建设钢铁厂”“参与国外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相比,“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国际化发展的层次、水平上又迈上了新台阶。
关于增强铁矿资源保障能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海外矿、国内矿方面分别强调“稳步推进优质、低成本的矿产资源境外生产基地建设和海外优质矿山资源股权投资”“支持一批竞争力强的现有国内铁矿企业,强化国内矿产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鼓励不具竞争力的国内铁矿企业停产退出”。这与“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鼓励国内现有矿山资源的整合”等相比,有明显转变。在全球铁矿供求关系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加强铁矿资源保障方面将更加务实、理性,强调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重视海外铁矿石的高效供给。
第五,配套的政策彰显了措施变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对配套政策进行了精简,更强调落实已有政策。比如,落实好去产能重大政策,发挥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去产能的职工安置、债务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配套政策,对不符合行业规范要求和改造未达标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信贷审查、严控新增授信;推进铁矿山税费改革,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钢材进口税收减免政策。实施钢铁行业规范经营动态管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逐步探索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等。
第六,中国钢铁工业拥有光明的未来。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崛起、调整是一种必然,也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规律和中国钢铁实际、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一是中国钢铁工业拥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继续保有、提高竞争力的坚实基础;二是中国钢铁工业拥有包括生产运营、规划设计、营销服务、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施工建设、物资供应、配套支撑产业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较强;三是中国钢铁工业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具潜力的人才资源,众多冶金类及相关的高校、院所、机构、企业等在发展过程中培育、集聚了基数庞大的人才资源,这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中国钢铁工业5年规划不断引领中国钢铁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钢铁工业具备良好的基础、独特的优势,只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沿着减量化调整升级的道路走下去,一定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李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