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理论在改革开放方面的重要贡献
【添加时间:2017-10-19 】   来源:求是网 分享:

  从重在“杀出血路”到重在“开辟新路”

  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是在思想僵化、体制固化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而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着眼于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以往的基础上“开辟一条新路”。

  “开辟新路”,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其一,总结过去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辟新路的历史必然性。1978年,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决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这是思考中国改革开放必须严肃对待的首要问题。十八大之前的一个时期以来,以“回顾改革”的名义“反思改革”,以“反思改革”的名义质疑改革开放合理性、正当性的声音时有出现,影响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正确认识,也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担忧。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开辟新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意义。201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落下帷幕,1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这实际上就是强调了开辟全面深化改革新路的历史必然性。其二,从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国内外局势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开辟新路的现实紧迫性。当前,我国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前进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为了再次重燃改革的热情、再度寻找改革动力,采用了各种办法,比如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愿景激励人们,用强化作风建设来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用大力加强反腐败斗争来震荡高层,用理想信念唤起人们的奋斗激情,用危机意识增强大家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用深化开放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用各种制度机制来固定改革开放的成果,等等。这些措施,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三,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

  “开辟新路”,其次要认识和把握所要开辟的是一条什么样的“新路”。这条新路包括目标和路径两个基本方面。其目标,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路径,既在于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在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新路,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明确指出:“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开辟新路”,再次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一是牢牢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改革开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旗帜、道路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立场和原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旗帜鲜明地、系统完整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从重在解决“发展问题”到重在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集中起来讲,就是解决“发展问题”,重在通过解放思想破除头脑僵化,除旧布新、破旧立新、以新易旧,今天的改革开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既有“发展的问题”,又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既有过去改革积累下来的问题的羁绊和牵扯,又有面向未来的探索和创新;从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看,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重在渐进和渗透,重在敢冒敢闯的劲头和灵感,强调发展速度,今天的改革开放,既需要渐进和渗透,同时又要高质推进和疾风暴雨,重在智慧和勇气,强调发展高度。这就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着重解决“发展的问题”的1.0版本升级到了着重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2.0版本。着重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从政治方面看,两种制度的比较与竞争长期存在,需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从文化方面看,文化思想观念的多样多元多变,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从社会方面看,社会矛盾多发频发高发,既需要补短板兜底线促和谐,扎好安全之网,又需要充分激发和释放整个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还要注重社会治理;从生态方面看,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进行治理和约束;从党自身建设来说,永葆江山不变色、党不变质,需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等等。

  我们党把改革称为一场“革命”,既是就其引发的变化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也包含着对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及危险性的深刻认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多更大的风险和困难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经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是由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改革开放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的。发展起来以后的改革,则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国防、军事、外交等全方位展开的“全面性”改革;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走了一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改革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改革智慧上的审慎与明达,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的积累与积压。可以说,当时所启动的改革,必须先从容易改的改起,可谓“标本兼治、重在治标”,主要是“治标性”改革。然而,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进入了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了凸显期,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已经成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本性”改革;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主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则要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激发人的利益要动力,而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获得动力;30多年前的改革虽有设计,但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但主要是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更加突出了。

  面临诸多“艰险”“困难”和“烦恼”,怎样把改革开放继续进行下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从重在缩小“发展落差”到重在发挥“制度优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因而从一开始就本然地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原则性。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追赶西方,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落差”,是改革开放的侧重点所在。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发展的整体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发展的平均水平,中国的经济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因此,在继续念好“发展经”的同时,也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首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要求我们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了说明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并兼顾其他目标和任务;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更明确、更高的目标诉求,即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这是一种从过程到结果转变的关于改革目标的重新调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改革开放正确的方向、立场和原则进行理解和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因此,“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其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要求我们牢牢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避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纷繁复杂的事务表象中把握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应该改而不具备条件的创造条件改,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则循序渐进”,“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之所以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习近平总书记还认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要顺应世界潮流和趋势,着眼时代基本态势和时代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与世界大势的互动中,从世界各国不同道路和制度模式的竞争中来谋划和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

  再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还要发展和完善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今天的改革开放,既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展落差”问题,同时必须把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合理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问题即“制度优势”问题,作为重心所在。因为发达国家不再是中国唯一的参照体系,中国开始以整个世界的发展态势作为整体参照系并积极参与其中,而中国自身也已经成为这个整体参照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被参照的对象。

  怎样把增强国家权威与搞好国家治理结合起来,把中国特色的基本国情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起来,通过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打造一个现代化版本的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从而发展和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沿着邓小平同志的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要释放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即“制度优势”。我们搞现代化,当然离不开学习西方。但是,千万不能使“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演化为“西方化的”现代化。

  从重在强调“改革的全面性”到隆重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特征是“破冰”,方式是“突围”,从性质上说是一种体制性改革,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改革,从封闭型经济体制向开放型经济体制转变的改革,这是从卵到蛹的孵化过程。今天的改革开放,是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基础,就是初步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体制。

  邓小平同志从推动改革开放伊始,就深刻认识到,改革绝非仅仅关乎经济领域,后来,他又特别强调了改革的全面性,即中国的改革是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全方位的改革。今天的改革开放,无论从深度、广度还是力度、强度,已经超出了“改革的全面性”所能指称的范围,从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从强调“改革的全面性”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种转换的背后,是从体制性改革到结构性改革的转换。从广度和深度上,今天的改革再启动,已经与30多年前迥然不同,从而也就需要用全面观念和系统思维进行谋划。

  今天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首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因此,推进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身上。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角度,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历史眼光,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进程划分为前半程和后半程。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后半程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今天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其次是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规范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既然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那么就必须坚持全局观念,体现系统思维。这就需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结合”。这也需要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对涉及面广的改革,要同时推进配套改革,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还体现在要从世界大潮流大趋势中谋划中国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种规则。”正是从广阔的国际视野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开放发展思想、开放型经济强国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对外开放思想。

  从注重“现实驱动”改革到注重“思想引领”改革

  当年邓小平同志为了使改革开放顺利推进,开创性地提出了“猫论”“摸论”“不争论”等重要论断。今天我们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探索美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思考改革开放,更加需要思想引领,从理想、理路、理论的高度厘定和谋划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注重二者的有机融合。他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把握改革开放,提出了“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务表象中把握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些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五大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五大关系”,既着眼全局又涉及具体工作,既有很强的思想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升华了我们对于改革开放的方法论的认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五大关系”的认识充满了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比如,在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摒弃了那种认为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矛盾的错误认识,认为“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如果说,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在内无经验、外无参考的情况下,只能在注重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前进的话,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需要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起来。因为实际上,在求稳求进求理求新上,二者具有内在高度的一致性。

  从哲学高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方法,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当年,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我们的主要机制就是把“做大蛋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今,面对着人民群众更加多样化的、要求更高的愿望诉求,今天的改革开放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创新理论在继承邓小平同志改革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改革理论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我们思考党中央创新理论在改革开放方面的重要贡献,要放在这个高度上来认识和把握。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