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近年,伴随我国众多企业在创新领域正从“跟跑者”向“并跑者”进而向“领跑者”转变,企业品牌意识普遍增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正在形成。国务院国资委颁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品牌建设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央企业要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就必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不仅仅是中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确立品牌建设的价值标准,建立新的品牌建设体系,是所有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品牌作为资产的关键在其核心价值,即品牌的精髓就是品牌价值。”中国企业品牌的培育和建设除了创造世界级质量这一指标外,还可以从文化、社会、市场、人才、创新多个维度构建科学、全面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
以往经验表明,历史悠久的品牌,必定承载着某种优秀的人文精神。比如,德国品牌的严谨,日本品牌的精致,法国品牌的浪漫,等等。品牌建设应重视文化的力量,用文化滋养品牌,用文化擦亮品牌。要执著追求和培育企业精神、形象、职业道德、经营理念等内在的质量文化,要传达“人文”“和谐”“活力”“创新”等时代主题。
要追求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度。企业无论在产品设计开发,还是在质量改进和创新方面,必须首先把握用户的需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不仅要了解用户需求,更要分析用户潜在的需求,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质量,才能够取得令人羡慕的经济效益。
循序渐进地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先通过低价销售高质量产品,以及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后逐渐提高价格、扩大市场,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另一种则是直接收购国外企业或品牌,借助平台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从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已经并正在通过这两种途径提高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强研究,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应尽快提高我国的品牌研究水平,成立相应的研究和培训机构,研究建立品牌价值交易模型、品牌生态指数、品牌大数据指标体系、品牌政策模拟仿真,等等,同时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青睐国货,需要品牌支撑
今年5月10日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中国品牌日”。消费者希望通过购买品牌产品,享受高品质生活;生产者希望通过塑造品牌,形成市场优势;国家则需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做强中国制造……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管理者,都越来越重视品牌,品牌观念正深入人心。
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还在于激发新的消费热点。企业创新首先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拥有强大品牌的企业通过创新,还能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对品牌的喜爱和忠诚,往往会让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各种新产品都产生浓厚兴趣。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从普通电视到平板电视再到曲面电视,无一不是行业内的领先品牌企业通过创新创造出的一轮又一轮消费热点。
品牌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产品和服务如此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处于高度竞争、高度同质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同质化既包括产品的外观、性能,也包括使用体验,比如手机,同为使用安卓系统,不同品牌的手机产品之间差异很小,但价格却有很大差别,原因就在于品牌所蕴含的价值。可以说,品牌是企业最独特的品质。在同质化的竞争中,企业必须通过品牌凸显自己的特色,建立起本企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标签。
品牌能够增加企业对产业链的影响力。资产轻量化、代工制造的流行,让很多企业致力于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以及品牌的管理、运作,品牌资产占据了名牌企业资产的大部分。在这种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分离的运营模式下,只有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才能建立起对产业链上下游强大的话语权,拥有与上下游企业议价的能力,并实行有效的产业链整合,使得世界各地、各种性质的上下游企业围绕其运作,以满足和匹配其经营需求,从而最大限度获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