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年交替之际,不少企业陆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8)》显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呈现增长趋势,扶贫实践和成效、精准扶贫规划、产业扶贫项目的披露率最高,这也成为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议题中新的关注点。
例如,阿里巴巴披露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600多个贫困村通过电商脱贫成为“淘宝村”,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的销售额超过630亿元,其中,超过100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超过1亿元。全国有超过425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健康保险保障,近27万贫困地区青年接受职业培训。蚂蚁森林在沙漠植树76万亩,创造18万人次的就业岗位。
同样通过电商渠道思路进行扶贫的还有苏宁。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苏宁在扶贫项目的总投资达到近5亿元,“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落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年培训超过40万人次。
为何重点聚焦扶贫成绩单?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在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说:“因为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它需要去回应国家的一些政策关怀。可以观察到的是,这几年很多企业会把扶贫放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一个非常优先的位置。扶贫作为履责重点的特征将会越来越明显,并且会持续到2020年。”
邓国胜认为,企业在扶贫过程中需要承担与政府不一样的角色。他说:“政府是扶贫政策的制定者,是责任主体;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优势,和政府是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这些都需要政府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协同配合。”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公开场合指出,扶贫是政府的责任,但是致富却是企业家的责任。只有带着致富思想,才能做到真正的脱贫。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主体通过扶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认为,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国有企业是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生力军,而外资企业是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