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

在2019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的主题发言

【添加时间:2019-12-18 】   来源:中企研 分享:

  2019年12月1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简称“中国企业研究会”)主办的“2019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举行了中国企业改革50人论坛的揭牌仪式,并发布《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19(第三届)》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19蓝皮书》。

  1576663093453144.png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题为《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的营商环境和治理能力》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我国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排名有较大提升。但并不能让我们特别地乐观,尤其是不能沾沾自喜。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今天的峰会中,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营商环境会起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这样一个转变为营商环境会带来什么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与治理的能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中国经济在过去的40余年中能取得这么快的增长?这为经济学学科带来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按照传统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必须有一个非常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发展的机会,企业有了发展的机会,整个经济才能有很好发展。按照传统的衡量营商环境的指标,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营商环境都不能算是非常好。比如世界银行每年发布一个关于营商环境的报告,报告英文的名字特别简单,叫做Doing  business,对于各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做了一个排序,根据这个排序,一直到2014年,全球的190个经济体中我国排第96位。

  根据这个传统的营商环境指标,不能说我国的营商环境非常理想,但是我国在这个阶段中获得非常快速的增长,1978年到2007年这30年中,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0.1%,这是剔除了价格因素以后的实质增长速度,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平均增长速度也是7%点以上。从全球来说,这样一个大经济体在这样长的时期保持这么快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对经济学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营商环境不是很完美的情况下,我国还能获得这么快的增长?希望找到在过去营商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这么快的增长的原因。这样的原因是否可持续,未来同样的逻辑是不是还可以继续适用。在高质量发展的这样的环境中,营商环境是不是还跟过去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第一、特惠模式是在营商环境不是很完美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特惠模式是我提出的一个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名字。对我们大部分企业来说,如果说它没有得到一定的政府特惠帮助,很多情况下是办不成的。

  比如说一个企业要建一座房子,至少在2014年的时候,这个程序是要交90多种税费,要盖192个章,需要至少三年半的时间,对企业来说太难办理了。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是否要发展成一个市场经济都不是很明确,很多的企业缺乏安全感。各级地方政府有增长的目标,包括GDP考核,获得资源的需求等。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才能实现目标。各级政府有能力,也有动力,为某些企业提供特殊的帮助和保护,克服不良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的障碍。

  这样的特惠模式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特别强调高速增长的时候,地方政府的动力是和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一致。地方政府只能帮助有限的企业的时候,就要挑选那些好的企业作为特惠对象。很多人认为只有市场才能够通过优胜劣汰,把好的企业给淘出来,但是我觉得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各级政府挑对企业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挑对投资项目的可能性也还是比较大,比如20年前,基本上建任何一条高速公路都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当时的基础设施水平比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时候,挑对一个投资项目,一个要扶持的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在特定的时期特惠制度就起到了作用。

  大家可能会说特惠不公平,有些企业能获得特惠,有些企业不能获得特惠。对特惠模式的评价要看比较对象,如果和一个完美的市场经济体系来比,什么事按章办事都非常顺利,特惠模式就不具有优势。如果对比的对象处于从一个完全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没有一些特殊的帮助,可能经济就发展不起来,特惠模式就具有意义。

  特惠模式有可能起到正面作用,但是有局限性,局限性包括选对特惠对象越来越难,以及过度保护。比如说要扶持某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数年后发现当时应该发展这个产业,但是过程中,往往过度。举个例子,光伏和电动汽车都是应该发展的行业,但光伏企业曾经有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电动汽车目前还在发展中,各地的政府扶持了许多电动汽车的企业,企业在有政府补贴的时候还发展的不错,一旦政府不再提供补贴,这些电动汽车企业就要面临无法生存的情况。过度的支持特惠对象,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和低效投资。

   特惠模式存在不公平性,不公平性在产生经济效率上损失的同时,还带来各种各样的治理问题,在特惠模式的情况下,当地方政府选取扶持对象的时候,主要看的企业能不能带来GDP、税收,树立样板。在这种情况下,比如环保等目标可能被忽视。现在需要从高速的增长向高质量的发展来转变,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有多个目标,不仅满足于GDP的增长,只还要看环保、公平、扶贫、风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所选择,就要进行创新。创新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进行创新很艰难,尤其是原始的创新,政府很难在创新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个社会中,经济学家所说的创造性的毁灭就非常重要,就是要有众多的企业来尝试,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优胜劣汰,真正有创新的企业就成长起来了。而这样的一个创新的增长需要良好的普惠的营商环境。

  我们过去几年认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努力。我国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排名有较大提升。但并不能让我们特别地乐观,尤其是不能沾沾自喜,一方面是即使按照这个指标体系,有些指标仍然是非常差的,比如说获得信贷排名,2014年排第73位,最新的报告中排名向后退了7位,我国排名相对靠后了。我国存在企业获得信贷困难的情况,这与加强金融监管有关、与去杠杆有关、与经济模式的转变有关。过去提供信贷的模式,特别有利于支持大项目,但是支持创新不是现有金融体系的强项,这反映了我国在企业获得信贷方面仍存在很多挑战。

  世界银行的评价体系并不全面,排名靠前也不代表营商环境就那么完美。比如说中亚的格鲁吉亚营商,按照这个指标,全球排名第6。但是格鲁吉亚的经济怎么样?中国速度比他快。格鲁吉亚人均GDP一直比我国低,这说明它的营商环境不一定特别有利于经济增长。世界银行的评价体系对企业关心的政策稳定性等指标并没有体现并进行评估;对投资者的保护,只强调对小股东的保护,没有体现对大股东的保护;市场准入障碍反映非常不完美;市场监管,准入之后的监管,没有得到反映;对外开放方面只强调了跨境贸易,没有强调对外开放的其他方面;税负只考虑企业税负,没有考虑个人税负;人才的环境没有得到反映等等。

   怎么来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呢?我国在治理方面,需要做更大的努力,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由市场主体评判营商环境。由世界银行的10个指标来评判,还是由市场主体和公众和社会大众来评判营商环境。这有很大的区别。有一个说法叫只有穿鞋子的人才知道鞋子是否舒服,营商环境这只鞋是市场主体在穿,只有企业才知道营商环境是不是有利于发展。在我国治理体系中应当探索如何把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感受,甚至社会大众对营商环境的主观感受在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为企业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完善我国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由一个部门对企业的营商环境负总责,当其他制度之间有冲突的时候,这个部门有责任进行协调。

  希望我国能够对重要的一些行业推出特惠模式,梳理重点行业中营商环境的问题,不断的改善营商环境。

  谢谢大家的聆听。   

                                       (根据记录整理)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