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块热轧硅钢片到“手撕钢”“笔尖钢”打破国外垄断与技术封锁,从双相不锈钢首次批量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到签下文莱和马尔代夫跨海大桥用钢合同……
85年的发展历程,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乃至中国制造由弱到强的一个“缩影”。
如今,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钢铁材料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重大机遇。太钢是如何在这一浪潮中迎击挑战、奋勇前进的?12月2日,记者走进太钢,探寻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密码。
“手撕钢”薄如纸 价格贵似金
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技术人员把一卷原始的钢带放进轧机,轧辊就会像擀面杖一样把钢带从厚擀薄……轧机工作原理看似并不复杂,实则工艺难度很大。
2018年初,经过前后711次试验,历经两年时间,先后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厚度仅0.02毫米、宽度达600毫米的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研发成功。
与其他传统钢材不同的是,这款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厚度仅0.02毫米,只有普通A4打印纸厚度的四分之一,轻轻一撕,就能撕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手撕钢”,可以应用于折叠屏、手机、柔性显示屏、太阳能组件,盐水储能电池、高端传感器等领域。
作为不锈钢箔材里的高端技术产品,以前“手撕钢”只有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生产的是窄幅“手撕钢”,宽度在35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而太钢研发的是600毫米宽幅“手撕钢”,价格甚至可以论克卖。太钢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的企业。
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轧制作业区主管段浩杰,参与并见证了“手撕钢”的研发。“进场轧制的钢材厚度大概1毫米,从1毫米轧到0.02毫米,需要6个轧程。正常生产可轧到0.4毫米,经过退火,从0.4毫米开始,直到轧到0.02毫米为止。其中,厚度每减少0.01毫米,意味着辊系配备全部推倒重来。20根轧辊,排列组合下来就有两万多种可能。”段浩杰感慨地说。
“‘手撕钢’的成功研发,是我国基础产业材料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了世界不锈钢超薄带钢的发展方向。”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王天翔说。
在段浩杰看来,“手撕钢”只是一款基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可以研发出更加有附加值的产品。
段浩杰进一步解释说,在“手撕钢”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表面、性能等方面的研发。比如,客户对钢材光泽度、粗糙度、纹理有需求,对钢材硬度、拉伸有需求。每一种需求,对应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应用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原先的制作工艺,包括轧辊的配比、配制,都会发生变化,相当于在“手撕钢”生产基础上重新再研发。
“可以说,0.02毫米‘手撕钢’的研发只是基础,如何根据客户需求研制出新产品、新材料,并将它运用到更广泛的区域,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段浩杰说。
目前,“手撕钢”已拥有国家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产品应用已延伸至折叠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储能电池等高科技领域,有力促进了高端制造领域关键材料的升级换代,为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作出了新贡献。
王天翔表示,下一步,太钢会围绕氢能源电池、高端通讯、5G通讯等领域开发新的应用产品。
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在太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新中国成立之初,太钢就被国家定位于发展特殊钢。20世纪50年代初期,太钢先后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块热轧硅钢片、第一块电磁纯铁。
之后,太钢始终把发展优质特殊钢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先后投产了中国第一套万能炉卷轧机、第一套冷轧不锈钢成套设备、第一台不锈钢精炼炉、第一套立弯式特殊钢板坯连铸机……
“其实,太钢100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在钢铁行业内不算大。但我们认为,如果这1000万吨钢都成为国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精品,就极有价值。”太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太钢瞄准“高、精、尖、特”产品,确立了“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
就在人民网记者到太钢采访的当天,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超1/3高等级管线钢卷板是由太钢制造。截至目前,太钢累计向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提供了24万吨高等级管线用热轧卷板,为国家重大能源通道建设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手撕钢”、双相不锈钢螺纹钢、“笔尖钢”、高端碳纤维等一大批高、精、尖、特产品集群的成功研发,正是太钢大力弘扬“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创新理念,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创新文化的成果。
“我们创新管理方式,创建了重大课题命题承包制,形成了‘简单、直接、用心、妥协’的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宽容失败,这对产品的研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王天翔表示。
如今,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太钢文化的基因和发展战略的核心。“人人都要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新风尚正在太钢形成,而这正是太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也是非常大的。
据王天翔介绍,山西省科技厅、工信厅等建立了“手撕钢”研发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国内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协助太钢充分利用“手撕钢”在应用过程中开发一系列新产品。比如,受益于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持,“手撕钢”精密度的提高,其应用产品折叠显示屏的寿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由原来18万次到25万次以上。
“山西、太原市政府无论从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领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这对我们开发、推广新产品都是非常必要的。”王天翔说道。
如今,太钢高端和特色产品占到钢材总量的80%以上,21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16个产品国内市场独有。2017年,在全行业钢材出口下降30%的形势下,太钢不锈钢出口增长21%。
“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须做到市场认可、社会认可,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太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表示,“多年来太钢一直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