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球价值链呈现双环流的格局下,中国已经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交汇国,是 "环流共轭"的核心节点型枢纽国家之一。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压力凸显,中国正同各贸易伙伴国共同维护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 "中国制造"正重现全球供应的忙碌景象。"从2月份数据来看,大部分企业流动性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阶段,下一步需要把重心放到供应链修复和企业转型上。"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认为。
面临 "攻防战"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了全球供应链,势必会重塑部分全球供应链分工格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经所财经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淑翠认为,疫情打乱了整个产业节奏,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引爆新一轮产业变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全球供应链将实现质的提升。同时,疫情使世界各国意识到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网"的脆弱性,如何实现全球供应链 "产能储存+产品储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命题。
产业经济学博士后、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孙华平认为,疫情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在中国可分为总量规模和结构性影响。总量上,疫情导致国际贸易订单交货延迟,冲击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韧性呈负相关效应。结构上,长期看疫情会对国际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形成一定阻碍,继而延缓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地位迈进的步伐。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其中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部分产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配套能力强大。目前,虽然"中国制造"附加值不断上升,但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改变,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如果疫情在全球持续发展,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阻力,影响到供应链、产业链,继而影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这么多年的发展,经济体量全球数一数二,也到了由量变到质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未来中国产业链不仅仅是要做加法,更重要的是打通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打通 "卡脖子"关键领域,大力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中心,中间品进出口占到相当高的比重。在供应链全球化的当下,中间品或者中间环节断供带来了放大效应,
"中国制造"供应链正面临一场 "攻防战"。"任何中间品贸易的中断,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其影响远超中间品贸易本身的减少。"中国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认为。
韧性足够
有制造业人士分析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发了包括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重构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要通过科学的统筹管理措施、严格排查的程序打通供应链,复工更要复产,为企业发展及时注入 "镇静剂"。同时,要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方案,最大程度做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协同,缩短疫情造成的供应链 "停摆"。但复工到恢复产能需要一个过程,按照全球产业链环节的影响程度,确定当前优先复工、有序复工的次序是第一步,理解产业链松动可能带来的持久风险,应当是比当下的经济增速更为重要的战略关注点。
全球供应链相互镶嵌,疫情打乱了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非常有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分布式供应链将取代集中式供应链,多元供应商取代单一供应商。但是,想打开供应链的 "结"并不容易,因为供应链具有强烈的 "结网"效应,有些网状节点是死扣,很难解开。"中国制造"供应链和产业链有足够的韧性,但疫情倒逼产业升级提速,使全球供应链将实现 "质"的提升。
"中国制造"供应链具有足够的韧性应对疫情冲击,从中国自身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软硬要素来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短期外部冲击而改变。特别是中国对疫情的全力防控以及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统筹进行复工复产,对于全球供应链稳定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陈雳认为,中国已有着足够的劳动力人口优势和多年累积的产业链基础,中国人做事勤奋,执行力强,是很多产业链上最成熟的国家之一,重要位置不会轻易被取代。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具有突发性、扩散性的特点,但无论对全球经济还是产业链的影响,主要是短期的供给冲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表示,一方面,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以及疫情给中国一季度经济、中小企业流动性以及部分服务业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措施;另一方面,要意识到短期的供给冲击,不会影响中国中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内需潜力和发展韧性,对于中国经济走势和产能外移的担忧不宜过分夸大。
发力中高端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夏锋指出,疫情在海外不断扩散,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大。 "疫情的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演变是一个受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目前,从综合成本、技术进步、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变革等因素看,国际供应链的演化会持续下去,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夏锋表示。
张淑翠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一盘棋、各国共进退"日益上升为国际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望推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协同,整合资源,实现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运作。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和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但目前仍处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决定了 "中国制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供应链。因此, "中国制造"要想减少类似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就必须继续朝着供应链中高端方向努力,成为全球产业链无可替代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认为,中国制造企业未来要想减少类似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必须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 "这就要求 '中国制造'继续朝着中高端的方向努力。"宋华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提醒,虽然目前尚不能估算外部供应链风险会给中国境内产业链带来多大的影响,但需要密切关注。 "在全球每一个产业链上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上都有中国企业,无论国外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 '中国制造'以及整个链条的运行。"张斌说。
(记者 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