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建设 >  品牌管理
梁稳根:铸造中国的世界名牌
【添加时间:2020-07-24 】   来源:中国国家品牌网 分享:

  “面对工程机械和制造业数字化,三一集团要么‘翻船’要么‘翻身’,不能实现数字化升级肯定就‘翻船’,转型升级成功就会‘翻身’。”2018年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表示,中国的制造业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比较优势,也就是得益于人口红利,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于工程机械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产品已接近世界水平。

  “我国现在是制造大国,但是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技术能力,向制造强国转变。”梁稳根说,目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新技术浪潮两个重大战略机遇的交汇点上,“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一机会,更快更好地完成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那中国肯定会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三一集团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进步最快的几年,搭乘中国这艘“巨轮”,三一集团成功转型升级,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三一的使命是‘品质改变世界’,意思就是我们要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去改变‘中国制造’品质低劣的世界形象。”梁稳根经常这样勉励三一人。也正是秉承这一份使命,梁稳根带领三一创业团队,从湖南涟源白手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并将三一打造为如今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企业。

  如今,三一的混凝土机械成为世界第一,挖掘机械打破国外垄断成为中国第一,其他产品如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港口机械,也成为国内第一品牌,使国有品牌全面替代国外品牌成为现实,进口替代行动也极大提振了民族制造工业的信心。

探寻民族工业强大之路

  一个农家孩子,一家国有企业的处长,一个下海创业屡屡失败的创业者,凭借着坚韧的创业意志,终于成就了今天的三一集团。这就是梁稳根。

  1956年,梁稳根出生在湖南省涟源市茅塘镇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道童村。出身寒微的梁稳根,父祖辈均是篾匠,他也干过多年篾匠,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称“篾老四”。梁稳根家当初是道童村最穷的,连住的土屋都不是自己的。

  梁稳根人生最大的转机发生在改革开放前恢复高考时,他考取了长沙市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的金属材料系。

  1983年,梁稳根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分配到位于七星街镇的国营企业洪源机械厂。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第二轮改革的发轫期,各种思潮正在涌动。新来的大学生梁稳根很快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毅然辞去了安安稳稳的工作,怀抱做中国经济试验田的理想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

  关于最初的下海故事,梁稳根总会提到贩羊。1986年元旦,他得到消息,市场上一头羊可以赚20多元。于是,梁稳根和其他3位伙伴毅然辞去公职,直奔湘西、常德,甚至贵州这些产羊较多的地方,但等买回了一大批羊才得知,看涨的行情是由于外贸部门取消了一个大合同,过了元旦羊价就跌了。于是,他赶紧收兵,创业尝试以失败告终。随后做酒,也失败了;再做玻璃纤维,还是失败。

  通过分析,梁稳根决定开发当时市场上一种很缺乏的有色金属焊料。1986年,梁稳根等4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在一个地下室里,他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通过100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他们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问世。梁稳根把它寄给辽宁一个工厂,不久,梁稳根便收到了第一批退货——105铜基焊料的质量不过关。为确保来之不易的创业结出成果,梁稳根回到母校,请恩师翟登科教授来现场指导。1986年9月,他们终于收到了第一笔货款——8000元。

  初次告捷,这时候的他注意到当时国家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带来的无限商机,“基础建设我们虽然不懂,但基建行业的设备我们还是懂的”。梁稳根毅然决定冲入这个向来只有国有企业敢做的行业——重工制造领域。1989年,梁稳根和伙伴们创建的小厂即实现收入突破1000万元。

  1993年对于梁稳根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他不仅将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涟源的材料基地改造为“三一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并将总部搬到了省会长沙。随着市场的扩展,梁稳根又开始研制混凝土输送泵等工程建筑机械产品,并将行业里的著名专家请到公司任职或担任顾问。当年,三一基团产值超过亿元大关。

  鼓励青年创业

  事实证明着他的抉择,从1993年到2003年,三一基团飞速发展,10年间跃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施工现场、京珠高速公路、阿联酋迪拜塔等国内外大型工程中都可以看见三一产品的身影。

  能够把混凝土送上摩天大楼工地的混凝土泵最早出现在国外,但是混凝土泵输送高度世界纪录却是由三一重工创造并保持的。2002年9月,在香港国际金融大楼施工现场,三一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送上了406米的施工面,比原来由国外老牌企业创造的308米的世界纪录提高了将近100米。2003年9月,三峡工程三期工地上,新一代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试打成功,使输送三级配混凝土成为现实。

  如今的三一集团拥有三一重工、三一国际、三一重机、三一汽车、三一重装、香港新利恒、三一通讯等众多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三一重工占地面积1500余亩,员工超过6000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混凝土输送设备制造基地与工程机械产业基地。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高票获得通过,并由此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然而,三一重工股改曾一度让梁稳根遭遇巨大压力。2005年5月9日,当决策部门正式宣布三一重工成为首批4家股权分置试点企业后,梁稳根对这次改革的看法有两点:一是解决经营动力问题,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他说,这次改革,相当于当年的农村改革,主要是为解决积极性问题,农村改革是解决农民种田积极性问题,成功了,今天的股权分置改革也是要解决大股东和经营层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解决他们“种田”的积极性。

  2005年5月24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提高对价——每10股赠送3.5股并补偿8元。梁稳根表示:“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相对于推动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进步而言,企业自身利益的得失微不足道。”这一方案最终获得各方的认同,三一重工成功破解中国股市“头号难题”。梁稳根因此获得了2005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奖。

  产业报国

  产业报国是铭刻在中国几代企业家基因里的强大抱负和梦想。上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但工地往往是进口设备一家独大。事实上,国产品牌并不是没有,但由于缺技术、缺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一出场,似乎就被贴上了品质低劣的标签。

  立志“用极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去改变中国产品品质低劣的世界形象”的理念,三一不断钻研,终于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而在经济转型成为必须、科技创新成为引擎的当下,三一重工正在重新界定自己,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

  “一个强大的中国不能没有自己强大的装备制造业!”面对行业落后的现状,憋着这口气,梁稳根放弃了当时已做到上亿元产值、几千万利润、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特种焊接材料,毅然跨入工程机械行业。

国外的技术严密封锁,中国人只有杀开一条“血路”,瞄准世界一流,掌握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才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不断追赶世界领先步伐。

  三一几乎是从零开始,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苦历程。为攻克拖泵存在问题,有一年多的时间,梁稳根和三一总工程师易小刚天天睡在工棚,全心琢磨拖泵。而凭着这一股韧劲,三一不仅攻克了拖泵问题,而且在行业率先实现泵车臂架自制,并且从66米泵车开始,长期保持着最长泵车臂架的世界纪录,混凝土泵送技术和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三一就获得了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并且带动国产品牌一起获得了总共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泵车、全球臂架最长的86米泵车、亚洲第一台千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全球重量最大的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等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都是在三一人智慧和汗水中不断被打造出来。

  在市场竞争中,面对的都是最顶级的对手,产品品质、服务水平、创新能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每天北京时间上午7时30分,三一所有高管全球连线开早餐会,及时分析市场和客户,找到新的痛点和需求点,做出快速响应。

  挖掘机长期以来是外资品牌的天下。2006年,三一挖掘机卖出500台,市场占有率仅0.5%。而现在三一重工在国内挖掘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是国际巨头卡特彼勒和小松两家的总和。

  梁稳根说,三一在挖掘机市场由小到大,关键“秘诀”是靠研发和创新。三一在产品设计、实验、系统集成、加工工艺等方面建立了强大体系,挖机产品“劲大、省油、速度快”,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自主创新,三一混凝土泵车三次刷新长臂架泵车世界纪录,三一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多次创造世界单泵垂直泵送世界新高。同时,还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亚洲首台1000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全球最大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中国首台混合动力挖掘机、全球首款移动成套设备A8砂浆大师等,不断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一流。

  在海外市场,三一重工的设备改变了以往很多“中国制造”低价、低质、走量的形象,在美国等高端市场同样得到了客户认可。

回顾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正是企业主体对新技术进行探索的过程。三一通过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产品进口替代,带来了自身长达10年年均60%、行业年均25%以上的增长;又通过攻克核心零部件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的难关,大幅提升设备施工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和能耗,为客户创造了巨大价值,从而始终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也不断展现出中国力量。

  产业报国的三一重工

  凭借一流的产品品质,三一设备广泛参建全球重点工程,其中包括迪拜塔、北京奥运场馆、伦敦奥运场馆、巴西世界杯场馆、上海中心、香港环球金融中心、天津高银金融117大厦等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三一机械化救援队深入地震灾区。当受灾群众纷纷将三一设备当做救星时,三一员工真实地感受到了产业报国的力量。

  三一的进口替代行动也极大提振了民族制造工业的信心,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注入了全新活力,并推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如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拥抱国际化

  “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这不仅是梁稳根和所有三一人豪情壮志的体现,也是他们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目标和宗旨下,三一没有为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而感到困惑。三一创业团队深刻认识到,要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要让三一品牌成为世界品牌,必须要走向全球市场,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比拼,到海外去“开疆拓土”。

  为走出国门,三一最早曾与美国迪尔公司合作并代理其部分产品,直到2001年三一的第一批产品——液压平地机出口至摩洛哥。伴随产品的出口,三一开始在全球各地设立办事处。

  从2006年开始,三一相继在印度、美国、巴西、德国等国家投建研发和生产基地,累计海外投资超过4.5亿美元。从2010年开始,三一实施海外基地事业部+海外大区制,成立了亚太、拉美、中东、南非、北非、俄罗斯等六个国际大区。

  2012年,三一海外销售首次超过100亿元,三一汽车起重机已成为中东地区最受欢迎的主流产品。是年,三一还成功收购混凝土机械行业国际知名企业——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成为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三一也不断收到国外企业的合作意向,但梁稳根始终坚持两点:合资可以,三一不能丧失自主品牌和企业控制权;合作可以,三一不能丧失进入任何产业的选择权。

  事实上,三一的国际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地输出产品,而是系统地输出中国的技术、服务、文化和成功发展模式,为“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和尊严。

  在2010年的智利矿难救援中,三一履带起重机成功被当地政府选中,成为唯一进入救援现场的亚洲设备。救援结束后,不仅智利民众和政府对三一、对中国表示感谢,也赢得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中国从来不缺大企业,但是需要培育一批真正的世界级企业。”现在,三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经典故事。产业报国的理想在持续推动三一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为国家和民族贡献一个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品牌的同时,也激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梁稳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远见,我们三一集团在这五年的国际化业务发展最好,年均增长25%,三一在德国、美国、印度等全球多个国家有15个工厂,其中在美国工厂占地1200亩、印度和德国的工厂占地600多亩。”

梁稳根解释,三一集团等湖南企业能从内陆城市深入全球战略布局主要有三点优势。一是领导非常重视,在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湖南主要领导人就很重视推动企业的“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其次是政府支持,湖南省委省政府除了在资金政策上扶持之外,还组织了34个国家的58位大使到湖南的企业走访,加快了湖南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另外,湖南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湖南工业园,三一重工借助这个平台在当地建造了一座风力发电站,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南非时也参观了该项目展台。第三点便是产业对口,“一带一路”建设主要以基础设施为主,而三一重工的核心业务集中在工程机械、桩工机械、矿山机械等,再加上三一有银行、保险、大学等产业,这些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非常契合。

  “这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企业、为湖南甚至是全世界创造了‘天时’,领导人的重视、政府的支持以及沿线国家的配合造就了‘人和’。在这种情况下,不沿海、不沿边也就不能算作湖南的劣势,并且我们还能凭借‘鱼米之乡’的地理位置发挥‘地利’优势。”梁稳根打趣说道。

  为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三一成立“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小组。项目组由梁稳根亲自挂帅。这个部门相当于公司“一带一路”项目的最高指挥部,主要负责研究审议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重大规划、政策、项目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015年,三一将海外细分为10个大区,采取“双聚战略”,聚焦重点国家和地区、聚焦重点产品,将市场相对成熟的亚太大区,细分为亚澳大区、印尼大区、东南亚大区;在地域广阔的非洲地区,新增西非大区,实现重点区域重点经营。

  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工程机械企业的‘春天’,我们集团已在相关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发展,目前70%至80%的销售市场就在这条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上,未来将借助聚焦重点产品、聚焦重点区域的‘双聚’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发力海外市场。”

  梁稳根认为,“一带一路”对企业来讲是重大的战略机遇。“我们现在上百亿的项目,有好几个正在启动。我们的目标是,在2022年,三一集团的海外业务量达到100亿美元。我相信三一集团在海外的业务范围会越来越大,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他说。

  目前,三一重工在全球拥有近200家销售分公司、2000多个服务中心、近万名技术服务工程师。近年,三一重工相继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投资建设研发和制造基地。而三一集团出产的高端智能装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工程应用领域。

  “无论是智利矿难救援、日本福岛核泄漏救援,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各类重大工程项目中,都有中国的工程装备,都有三一的工程装备。”梁稳根说,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三一集团也有着自己的宏伟目标: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1.0,进一步将三一集团升级成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工业云平台”的世界级企业。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是没有国界的,但企业和企业家却有自己的国籍。我曾经去过世界很多地方,每到一处,别人首先问的不是你叫什么名字,而是你来自哪个国家。在世界各个地方,在芸芸众生之中,祖国就是我们的名字,就是我们的代号、荣誉和尊严。”梁稳根说。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