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理论研究
脱贫攻坚战 央企显担当
【添加时间:2021-01-06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背后,离不开一家家中央企业的积极贡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已累计投入近千亿元资金开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先后帮扶24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彰显了“国家队”“顶梁柱”的责任担当。

中央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探索出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开展产业扶贫

投资设厂、金融扶持、打通销路,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小羊羔一天天长大,心里真踏实!”甘肃合水县太莪乡的养殖户高钦看着围栏里的一只只湖羊,很是开心。

此前,受制于品种、技术、市场等因素,合水县养羊产业始终难以壮大。2018年,国投创益通过央企扶贫基金股权投资6000万元,促成龙头企业甘肃中天羊业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在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草供应、市场营销体系上全面引导产业升级。当年冬天,一批批湖羊接连来到合水县的贫困村养殖场“安家”,由此带动了当地近7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央企扶贫基金,是2016年10月由国资委牵头、中央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经三期募资,目前规模已超314亿元。基金委托国投集团按照“保本微利”原则进行市场化运作,截至今年10月底,已完成118个项目投资,金额超过307亿元,覆盖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企业是发展产业的行家里手。近年来,不少央企充分发挥市场、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投资设立工厂,拉动地方经济。

山泉淙淙流淌、机器隆隆作响,一瓶瓶经过五道过滤工序生产出的天然矿泉水,通过自动灌装流水线来到包装工位。11月6日上午,坐落于广西马山县内学村的广西天涌山泉水公司一派繁忙。“在家门口上班,收入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两全其美!”46岁的包装工人覃月平说。

群山环抱中的这座工厂,是由东风日产投资100万元启动资金建成的,每天可生产36万瓶矿泉水。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他们还帮助工厂设计了品牌、包装,并动员三大生产基地、近千家经销网点订购。截至目前,东风日产在马山县累计投入2200多万元,为当地今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金融扶持,稳定农户收入。

“种橡胶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因为价格下跌拿到赔付,以后种橡胶更有底气了,感谢中国五矿!”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贫困户罗玲说。作为金属矿产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试点央企,中国五矿利用金融业务牌照齐全的优势,创新开展“保险+期货”精准扶贫模式,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让贫困户安心做好种植养殖本业。目前,该模式已覆盖云南、黑龙江、新疆等多个省份,实现农户、企业和产业三方共赢。

——开展消费扶贫,打通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针对农产品因疫情影响而滞销的问题,中央企业加大了消费扶贫力度: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自5月份上线以来,已开设央企扶贫馆95家,上线销售产品4100余款,累计交易额1.67亿元;中国航空充分发挥窗口单位优势,统筹利用机上杂志和视频、候机楼休息室、酒店前台等开辟扶贫专区,同时深挖“凤凰知音商城”“凤凰优购”等集团自有电商平台销售潜力,多渠道推广扶贫产品。

国务院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央企业援建产业扶贫项目超过8000个,扶持乡村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超过3300个,累计引进扶贫企业900多家,带动投资147亿元。

开展就业扶贫

组织定向招聘、开展技能培训,助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

“项目部正缺人手,外地工人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返岗,你能不能组织些工人过来?”今年春节过后,正为外出打工不便而挠头的胡秀花接到木尼玛大桥项目部的电话,兴奋不已。

木尼玛大桥地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由中交集团投资1.45亿元建设。胡秀花正是中交三航局的“老熟人”——2018年,经中交集团扶贫干部介绍,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到距家1000多公里的都香高速项目打工。

“从最基础的放线、混凝土抹面学起,后来跟着技术员学习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胡秀花开始只能从事简单的挡墙工程,现在连复杂工程也能胜任。尝到甜头后,她还动员和帮助同乡走出大山,施工队从起初的9人逐步扩大到40人。

工程建设到哪里、扶贫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脱贫攻坚战中,中交、中建、中铁建等建筑类央企利用劳动力需求大的优势,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通过定向招聘、设立“扶贫车间”等方式吸纳贫困群众直接就业的同时,不少中央企业还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劳动技能,助力他们自力更生、增收致富。

“以前,又得打工挣钱,又要照顾失明的母亲,只能到处打零工。接受培训后,我在家乡的康复护理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河南固始县的“90后”胡龙龙出身农村贫困家庭,2019年他免费参加国机集团养老护理培训班,快速掌握了护理技能,也逐步摆脱了贫困。近3年来,国机集团围绕定点扶贫县(区)贫困人口需求,开展了种植、养殖、服装加工、电焊等方面培训,年均培训3000人次以上。

和胡龙龙一样,甘肃康乐县打门村的放牛娃常学华也因为技能提升而改变命运。2018年,从扶贫干部那里听说中国建筑要在甘肃举办培训班,常学华高兴地报了名。在老师傅带领下,他渐渐学会了看图纸,顺利从培训班结业。如今,常学华已经成长为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廊坊钢结构制造厂的一名铆工,“每月工资6000多元,平时能攒下不少,今年还给家里置办了空调、冰箱。”截至目前,中建高级技能人才班已连续3年开设学历班、电工班、测量班。

据了解,2016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培训技术人员27.97万名,直接招用贫困劳动力1.73万名,帮助10.44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今年以来,为减少疫情对贫困群众就业、生活的影响,国资委还专门组织开展了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中央企业多次在定点扶贫县举办专场招聘会,累计帮助10多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开展基础设施扶贫

铺就致富路、开展电力惠民、送去清洁能源,补齐民生短板、支撑脱贫攻坚

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一直以来,贫困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制约了发展的脚步。脱贫攻坚战中,中央企业瞄准这些突出问题,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补齐了民生短板,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支撑。

——铺就致富路,打通发展瓶颈。

“以前,道路蜿蜒崎岖,全是土路。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出行、运货都方便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党薅村位于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村干部杨胜洪表示,前两年,中冶上海宝冶集团帮助村里打通了通往县城的10公里道路,由此发生了可喜变化,“100多人头一回外出打工,收入翻了一倍,好几家还买了面包车。”2016年1月起,中冶上海宝冶开始投身黔东南州通村公路建设,在连绵大山中实施250多个道路项目,全长约2200公里,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开展电力惠民,点亮万家灯火。

“电力足,机器运转更带劲了!”12月3日一早,四川通江县北斗坪村村民李光斌打开切割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新变电站建好后,电压从180伏升到225伏,冬天打米、扎猪草再也不用等到深夜了。”前不久,为解决通江县偏远农村地区供电半径长、季节性电压低等问题,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当地新建了一座35千伏变电站,让800多农户不再为用电而烦恼。近年来,该公司在四川凉山、阿坝、甘孜等地的41个县、1100多个行政村投资50多亿元,投运1240个电网项目,让这些地区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惠及贫困群众约500万人。

——送去清洁能源,改善生态环境。

在新疆南疆地区,一些居民长期使用煤炭、柴草作为生活燃料,常年砍伐胡杨、红柳等荒漠林木,造成一些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为改善百姓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石油投资100多亿元,加快推进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自2012年9月投产以来,输气管网在南疆盆地持续延伸,截至2019年底已增至3028公里,让400多万居民告别了煤炭、柴草,用上了清洁能源。

教育、医疗、饮水安全……中央企业瞄准贫困地区重点民生需求加大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援建2700多座学校、捐建1400多所基层医疗场所,投入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帮扶资金共约10亿元。

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国资委表示,国资央企要继续把扶贫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持续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