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不平凡的2020年,江苏省国资国企工作再获突破。在1月20日召开的江苏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032.73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江苏省属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52.91亿元,同比增长2.42%。
“十四五”已经开局,国资国企如何再创辉煌?江苏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徐郭平在当天会上提及“改革”76次,点明未来5年江苏省国资国企工作的重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江苏省国资国企改革正不断向深水区破浪前行。
勇做大战大考顶梁柱
江苏省国资国企的2020年,几乎都是从抗疫开始的。
疫情防控冲锋在前,是国资国企义不容辞的责任。数据显示,为全力做好支援武汉、黄石各项工作,江苏省市国有企业累计捐款捐物超3亿元。其中,金陵饭店集团捐赠的10000只大肉包、3000份盐水鸭,成为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在他乡奋战时“最香记忆”。
当疫情得到缓和,复工复产又需要国资国企的率先示范和精准帮扶。2020年2月20日,南沿江城际铁路率先实现全线复工,成为江苏省首条全线复工的重点铁路项目,提振了更多项目的复工信心。
形势越是吃紧,企业越需要资金的“及时雨”。“优惠政策、贷款早一点传达,企业就能够早一点受益。”江苏省联合征信一位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开通的“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是全国首创的满足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省级平台。绿色通道运行半年来,获得贷款的小微和“三农”企业20453户,加权平均利率仅4.76%,有效缓解了部分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
“2020年,高投集团管理资本规模、全年投资项目、上市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据高投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集团全年投资支持了各类创新创业项目136个,集团投资企业实现了10家企业成功IPO、12家过会待发。高投集团还深度服务“强链补链”产业发展大局,新组建规模10亿元的江苏化工产业基金、规模15.57亿元的大健康成果贰号基金等,累计管理资本规模已达1127亿元。
奏响激发活力最强音
以改革激发活力、对冲压力,成为去年江苏省国资国企发展的主抓手。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2020年发出最强音,华泰证券、徐工有限等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作为近3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混改第一大单,2020年9月22日,徐工有限与12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成功签订总额为156.56亿元的增资协议。
与混改同步,股权激励计划正为国企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江苏租赁146名员工获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职务分别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及资深人员、核心业务及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约50%。将个人命运与公司发展牢牢绑在一起,江苏租赁为其转型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可预期的内部环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32亿元,同比增长27.50%;实现归母净利润14.14亿元,同比增长17.13%。
董事会建设,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部分。健全外部董事反映重要问题和建议办理工作规程等管理制度,能更好发挥外部董事参与决策、源头把关作用。目前,江苏省国资委负责董事会建设的21户省属企业,专职党委副书记全部进入董事会,均配备外部董事,基本实现董事会结构“外大于内”。
国资监管效能能否进一步提升,将直接影响改革成果。对此,徐郭平坦言,江苏省国资国企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江苏省修订印发的《省国资委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2020年版)》,已累计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9项,保留15项,精简幅度达56%。
当好新发展格局排头兵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国有资本规模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32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15万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65.6%、64.3%。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8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448.06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72.8%、54.9%。
增长,得益于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坚持顶层设计引领,江苏省制定出台具有江苏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1+N”配套文件91个,形成较为完备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领域,充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批江苏国企已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正向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迈进。
徐郭平透露,目前,江苏省国资委正组织编制“十四五”全省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将对“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有关具体目标进行明确。发力点之一,是如何发挥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带动作用。徐郭平提出,国企要积极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生产经营策略,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增加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培育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名优产品,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同时,国资国企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巩固深耕传统市场,持续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稳妥有序实施境外项目,提高境外投资项目收益水平,当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