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新常态 新体制 新模式——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卢冠琼)“我想起来这个会特别像以前的神仙会,周总理在50年代的时候就在政协召开过神仙会这种形式,每当遇到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召集社会各方面的贤达、思想家、代表性人士共商国是,贡献智慧,共同商讨国家的重大方针和政策。”
3月2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人民政协报社、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新常态 新体制 新模式——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担任研讨会主持,并笑称本次研讨会像以往的“神仙会”,汇集贤达共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要完成的改革任务共有55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资、国企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在此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在深化改革进程中适应新常态、发挥引领作用,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国各界委员非常重视的问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与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就“完善国资监管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与“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两大主题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委员就近几年审计机关对部分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司治理机构已经建立,国有企业在资本规模、经营规模、盈利规模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但是,审计也发现一些国有企业在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做得不到位,重大事项决策不够科学、规范,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比较薄弱,重大违纪问题时有发生。”董大胜说,部分高管涉嫌犯罪,突出的表现是——有的企业在资源开发、并购重组国有资产和国有产权处置等方面涉及利益输送,“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包括审计监督。”
对此,董大胜提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应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国有企业的重特大事项实行专项跟踪审计”,“改进国有企业审计的组织方式,运用现代的审计技术方法”等六条建议,提倡在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保持国有企业内部的勃勃生机,以内因变化为主,组织严格的外部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际上已经为我们国企改革领域树立了管资本这样一个目标。”全国政协委员梁骧分析称,梳理管资本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我们发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国企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应该说它是有着顶层设计制度变迁的特征,涉及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微观运行机制方方面面,应该说实现这样一次国企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梁骧认为,管资本应该在“国资管理理念、政资分开、建立良好市场秩序、国有资本布局战略、国有资产安全”这五个方面实现突破。梁骧说,“在我看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重点只在一个‘失’字,即国有资产流动过程中以低于市场公允价格来出售、转让国有资产,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国有资产,“小的流失永远有,但是不改革会造成更大的流失。”周放生说,腐败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通道,国企存在腐败,民企、外资也存在腐败。“民企给职业经理人或者员工增量利润的分红权,通过这种制度改革比较好地解决了腐败问题,解决了浪费问题,解决了投资失误问题,我们国企不能用这个办法吗?”周放生因此主张国企“增量分红,存量不动。”
据悉,此次研讨会也是财经智库沙龙系列活动之一。财经智库沙龙是由人民政协报社发起并主办的开放性议政沟通平台,依托全国政协、统战、党派、委员的强大智囊优势,持续研讨重大经济政策和经济热点问题,强调政府、学界、业界、媒体和议政机构之间的无边界交流,突显人民政协的第三方独立、客观、公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