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央企重组整合正在不断推进。随着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的重组尘埃落定,2个月时间里,3组7户中央企业实施了重组。至此,央企数量调整至98户。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已完成18组34户央企的重组。
8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关于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有关情况的通报”会议,回应市场对重组热点的关注。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央企重组整合不是一味地减少数量或是纯粹做大规模,而是通过重组整合,使央企战略定位更加准确,功能作用更有效地发挥,央企总体结构更趋合理,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发展质量获得提升,形成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模式 多措并举有效推进
8月28日,停牌近3个月的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双双公告重组方案。根据公告,神华集团更名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吸收合并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双方上市公司成立火电合资公司,由国电电力控股。
国电电力表示,此次交易将两家企业位于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宁夏、新疆等业务重合度较高的火电资产进行整合,将大幅减少同业竞争。交易完成后,两家企业将形成长期稳定的煤炭供应关系,充分发挥煤电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实现在发电领域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产能过剩风险。
“这是典型的‘业务协同’重组模式,通过推动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等方式,深入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国资委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由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央企为196户。中国铁路物资集团公司、中国铁路通信集团公司先后划归国务院国资委后,实际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为198户。随后,国务院国资委便开始推进央企的合并重组。截至今年8月28日已减至98户。
“打破企业边界,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推动企业之间的专业化整合,是中央企业重组整合的重要内容。”国资委改革局局长白英姿在8月30日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有的重组是横向强强联合,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有的是纵向打通产业链,重在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目前,国资委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成效显著,已初步探索出“铁塔”模式、“资产转让”、“业务协同”三种有效模式。
2014年,三大电信公司共同出资100亿元注册成立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这被称为共享竞合为核心的“铁塔模式”。
铁塔模式的效果显而易见,“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共享、服务更加优质、价格能够降下来,使得企业运行更加顺畅,特别是对市场的反应更快。”目前,新建铁塔共享水平提升到70%,两年共减少铁塔重复建设50.1万个,节约投资880亿元。
此外,“资产转让”也是央企重组整合的有效模式。通过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企业集中。
例如,中旅集团将总资产和收入占比达到26.7%、47.3%的唐山国丰钢铁划转给河北省国资委。保利集团将培育多年、资产总额约188亿元的优质煤炭板块资产移交至中煤集团,中航工业将资产总额约1000亿元的房地产业务移交至保利集团,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资源效率不断提升。
效果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7月20日,《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14年增长,今年达到了115家,比上年度增加5家。其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48家入围。
115家中国上榜公司中,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655.47亿美元营业收入连续第11年入围世界500强榜单,保持最快的上升速度,由去年的第323位上升至120位。
从经营业绩角度看,不只是中国五矿,很多央企重组后经营成本显著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据了解,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重组前,2013年到2015年,两个企业平均每年利润之和是57亿元,重组后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波罗的海指数创新低的情况下,利润逆势上扬,2016年实现利润161亿元,同比增加47.3%,2017年1?4月实现利润总额54亿元,增加17.7%。
其他重组央企业绩也有显著提升。8月30日的媒体通气会上,宝武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表示,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实现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总结业务协同成效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年内正在开展对多元产业专业化聚焦和整合方案策划,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和平台化原则,梳理公司多元产业业务和资源。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整合融合,充分发挥协同效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利润总额8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00%。
国家电投集团副总经理魏锁介绍,重组后的国家电投,既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又是我国三大核电开发投资运营商之一。2017年上半年实现利润、净利润双双居五大发电集团首位。两家企业的核电、科研、电力工程服务、环保、铝业、金融、信息等业务和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组建专业化子集团或子公司。
从央企整体经济效益角度看,央企的规模效益保持双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难点 如何避免整而不合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央企重组应该更加重视重组后的整合。央企重组不是为了减户数,而是更加关注重组的内涵和实效;不是仅仅停留在物理变化上,而是追求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重组不是目的,重组后的央企还将面临包括进一步的整合问题,如在战略、组织、业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合。与重组相比,重组后的整合更具有挑战性。只有有效整合重组资源,才能确保重组的效益到位,实现重组的初衷目标。
有央企高管在总结重组成功经验时告诉记者,重组后的“融合”才是关键。这种融合,不仅指历史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专业的融合,更指思想的融合。当前,央企重组还将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来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但无论是横向联合还是纵向打通产业链,两个不同的企业达到真正的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合力的作用。
“总部整合、业务整合、上市公司整合、文化融合都是央企重组整合过程中的难点。”白英姿在通气会上表示。
央企规模体量大、职工人数多,业务结构和重组涉及的影响因素较为多元化,实践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提升重组实效,加速重组后的融合,是国资委推进央企重组过程中一直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2015年起,国资委每年开展整合专项督查。2017年,国资委专门制定了《中央企业整合工作评价实施方案》,启动了对重组企业整合效果的评价工作,督促重组企业加速从“物理变化”到发生“化学反应”,防止“整而不合”。
在央企整合过程中,央企总部整合存在机构设置难、干部安排难、员工安置难、管控调整难的问题。因此,国资委选择国家电投、中国远洋海运、中国建材3家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试点,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据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孙家康介绍,重组过程中,集团创新模式,学习一些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在总部的结构设计上推行了“职能部门+共享中心+特设机构”的管控模式,总部人员由过去504人,压缩到249人,精简高效。
方向 “五大聚焦”怎么做
白英姿表示,在目前中央企业调整至98户基础上,未来将继续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具体来说,下一步央企的重组整合,将重点抓住“五个聚焦”: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突出精干主业、聚焦做强做优做大、聚焦行业健康发展、聚焦创新能力提升。
按照国资委“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央企重组将遵循市场、行业和企业发展规律,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需求,因时因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央企重组工作,总体上不设时间表和数字目标。
胡迟撰文表示,现阶段央企无疑仍有较大的重组合并空间,未来大型央企间合并重组或风云再起,其路径或首先按照同业间合并重组(强强联合)或沿产业链上下游(如煤电一体化),而后才利用投资运营公司进行跨产业合并重组。因此,他认为,“十三五”时期的未来三年仍将是中国国企重组的活跃期,淘汰案例会明显增多,参股、控股、收购兼并、通过产权市场出售资产等多种形式的整合将会加速。
国资委研究中心许保利认为,每一次央企的合并重组一定是来自于有关各方促进的结果,旨在解决有关各方想要解决的问题。到了今天,合并重组加之企业自身的扩张,我国央企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但规模大不等于效率就高,市场竞争力就强。无论央企怎样合并重组,最后还要聚焦到机制改革这个根本点上来。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央企重组可以采取“统分结合,内外有别”的方式,即同领域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时,通过合并打响中国品牌,在国内依旧保持相对独立,参与市场竞争。例如,合并后的中车公司,在国内市场,可以按科研、生产、销售环节分别成立若干个公司,在公司下面分化出若干个子公司,内部充分竞争,确保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