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发展 >  改革成果
2022年国资国企改革十件大事
【添加时间:2022-12-30 】   来源: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分享:


image.png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已经明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国资委统筹疫情防控,着力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引领广大国有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No.1

国资国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

“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1.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
国资国企着力强化国有资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力做好煤电油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保供稳价,不计代价,坚决打好能源保供攻坚战。1—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40.9亿吨,同比增长9.7%;原油产量18777万吨,同比增长3%;天然气产量19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全国共发电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一批通信、铁路、航空等基础网络建成或升级运营。所承建的川藏、藏中、阿里电力联网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和村村通动力电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完善和深化,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国资国企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灾救灾等方面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企业优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抗疫时期,国有企业闻令而动,在医疗、物资、保障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同时积极推进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2. 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骨干作用
中央企业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当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支撑者、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和产业协同合作的组织者,带头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好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统筹产业链发展、补齐短板弱项、锻造长板优势、强化供需协同、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互利共赢产业生态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应对疫情冲击,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提前统筹部署、优化调整负荷,充分保障下游企业原材料需求,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带动下游企业快速复工复产;航空运输、远洋海运、物流配送等企业充分发挥基础性保障功能,以智慧物流平台高效运营,全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供应链物流畅通稳定。
3. 在促进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国资国企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通过稳电价、稳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有效缓解产业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相关中央企业按照政策要求,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参照国家行政区划标准)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较大比例租金。汽车企业对2022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通信企业坚决落实降资费要求,惠及数以千万用户。电网企业实行“欠费不停供”,优化服务降低办电成本。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发挥了“压舱石”作用,积极落实重大投资,助力扩大内部市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

No.2

持续深入加强党的建设,

筑牢企业“根”和“魂”

国有企业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实现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全面落实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绝大多数企业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切实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业务决策各个环节,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各治理主体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正在形成,使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上有规定、程序上有保障、实践中有落实。进一步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经理议事规则、日常生产管理议事规则,更好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专业精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在培养企业领导人员方面,建立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五个体系”,建设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所在。

No.3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胜利收官,

国资国企改革迈上新台阶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发展是衡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的重要指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切实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国资国企在实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创新健全的同时,实现了如下突破: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发展完善。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推进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落实董事会职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外部董事队伍,加强外部董事履职支撑,推动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经营决策主体作用,支持经理层发挥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经营管理作用。中央企业抓住应建尽建、配齐配强、规范运作、落实职权等四大关键环节,推进董事会建设向子企业延伸拓展,中央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全部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
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工作主体目标完成。中央企业持续推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走实走深,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等机制正在积极落实。国务院国资委11月6日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显示,围绕“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截至2021年底,97.3%的中央企业子企业经理层成员签订契约;围绕“员工能进能出”,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各级子企业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员工总数的99.5%;地方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员工总数的99.6%。
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国有企业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国有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中作用进一步强化。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提高。合规管理是企业切实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制度性措施,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切实防控风险,有力保障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通过建立违规问题整改机制,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等,堵塞管理漏洞,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No.4

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新建、合并、改组组建重要的央企集团,新组建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有力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国内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实施重组,作为钢铁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契合、优势互补,在研发创新、资源保障、新材料升级等方面协同空间大、潜力足,进一步优化了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提升钢铁产业现代化水平。
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专业化整合,在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国有资本的布局投入,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
央地联动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中国稀土集团与江铜集团签约推动稀土产业专业化整合,有效促进中国稀土集团聚集优势资源力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稀土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的相互融合促进;央企间深化协同,有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中国宝武与中粮集团在产业生态圈、资本运营、绿色低碳、产业金融、国际业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能够通过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将双方优势转化成发展合力;国有企业以专业化整合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中国电气装备与国家电网、兵器装备集团等在业务、科技等领域开展多种方式合作协同,补齐发展短板,形成集群优势,进—步推动我国高端电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的重要平台,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建材集团、通用技术集团、航空工业集团等央企围绕所属上市公司推进专业化整合,推动优质资产向优势主业企业集中;加大“两非”“两资”和管理链条过长企业的处置力度,中国国新、国投公司等组建了中央企业“两非两资”资产管理处置平台公司,开展非主业剥离和同质化业务整合,推进中央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助力相关央企完成剥离目标任务,助推央企专业化整合取得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No.5

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效果显著成果丰硕


1.取得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
我国国资国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引领和支撑重点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等大国重器,到疫苗研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都取得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和新的历史性成就。
中央企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攻关,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移动通信、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核电、航空发动机、东风系列导弹等领域取得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创新成果,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油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顺利建成。
2.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
在深化传统产业转型上,国资国企扩大设备更新投资,加大技改力度,全面提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升级。同时,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开展数字化转型,中央企业70%以上搭建了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40%以上设立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机构,推动柔性生产、实时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正在落地。
在加大新兴产业布局上,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等一批数字创新平台、创建物流大数据、海工装备等协同创新平台的创建和完善,自主可控天翼云的打造,进一步发挥了国资国企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

No.6

双百行动”“科技示范行动”

“区域性综改试验”等取得重要成就,

专项工程彰显创新引领


1.“双百行动”推动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取得积极成效
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落实“双百企业”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新一批双百企业名单调整至449家。“双百企业”聚焦集成运用各项改革举措,围绕“五突破一加强”目标任务,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力度,在改革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2.“科改示范行动”在引领带动、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科改示范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改革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439家“科改示范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丰硕,示范企业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3.“区域性综改试验”在支撑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区域性综改试验”聚焦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继上海、深圳开展第一批综改试验,辽宁沈阳、浙江杭州、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山东青岛等地第二批综改试验区正式启动,积极探索形成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地方和区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模式。

No.7

勇当“主力军”“排头兵”,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上

作出国资国企更大贡献


1.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步伐
以示范创建为牵引,遴选航天科技、中国宝武等11家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央企业,深入实施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引领提升全球竞争力。以管理提升为抓手,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聚焦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等八个重点管理领域,大力推行精益管理举措,选树推广310个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标杆模式,形成比学赶超态势。
2.以实践成效坚定加快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
国有企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共有99家国有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47家;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地方国企39家,较上年增加6家;财政部监管的金融等企业12家,发电、航运、船舶等行业中央企业主要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2年,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电网、通信等行业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 打造了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名片,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

No.8

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

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监管重点为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优化监管方式,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加大授权放权力度,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促进和保障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各级国资委强化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三位一体”的职能配置,监管职责定位进一步明晰,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日益彰显。
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省级国资委权责清单制定和分类授权放权工作全面完成,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相衔接的出资人监督闭环逐步完善,中央企业内部协同高效的“大监督”模式加快建立,实现监督方式持续优化。
“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中国宝武、国投公司、招商局、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等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国企监管方式从“管企业”到“管资本”转型的重要节点,进一步促进了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及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目标的实现。中国国新、中国诚通由国有资本运营试点转入持续深化改革阶段,通过开展国有资本市场化专业运作,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No.9

国资国企加快数字化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国有企业普遍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十四五”时期业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国资国企通过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数字化改革攻坚专项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一批重大应用和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华润集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等央企先后成立了数字科技公司,专项赋能,一方面支撑集团内部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充分发挥出国资国企的战略支撑作用。

No.10

践行ESG理念,

在构建中国特色的ESG生态体系中

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引领作用


国资国企在ESG治理与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努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多年来持续推动中央企业带头履责、全面履责,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走在前、做表率,切实发挥了“顶梁柱”“主心骨”作用。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的规范运作,并对ESG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2年,较大比例央企上市公司在董事会设立ESG工作机构;70.4%央企上市公司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ESG报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1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大赋予国资国企持续深化改革的新使命与新任务,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在政府部门、广大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必将迈出新步伐,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