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资委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作为地方国资重镇,截至2022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7.59万亿元,同比增长5.24%。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上海国资国企将力争全年主要经营指标增速6%以上,为全力巩固上海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稳增长中“压舱顶梁”
2022年的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直面挑战,上海国资国企在稳增长促发展中发挥了“压舱顶梁”作用。
统计显示,2022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利润总额2522.51亿元,归母净利润1749.54亿元。截至2022年底,资产总额27.59万亿元,同比增长5.24%。
在上海国资国企系统中,6家企业入围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保持全国地方国资第一;5家国企进入全球行业排名前三, 16家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我们抓住市场机遇,持续推进降本增效,2022年主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如醋酸、丙烯酸产能全国第一,氟化工、氯碱、甲醇、全钢轮胎产能均位居全国前五。”主业为绿色化工的上海华谊集团董事长刘训峰说。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既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功能、持续改善民生。稳增长促发展,国资国企责无旁贷。
作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上海城投集团2022年全年完成投资641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成北横通道东段、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等重大项目。两个“超600亿”元,彰显了上海城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真金白银支持转型升级
在东海之滨的洋山深水港区,五辆“5G+L4”自动驾驶智能重卡行驶在东海大桥专用车道上,中间三辆重卡上空无一人,这是洋山深水港探索集疏运体系智能化再造的又一创新实践。在先进技术加持下,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连续第十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上海市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推动国企加快科技创新,近三年来上海国资系统企业科技支出年均增长20%以上。通过出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加大集成电路等三大重点产业布局,上海国资85%的新增投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
刘训峰介绍,2022年华谊集团研发投入1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推进上海化工研究院与华谊技术研究院“两院融合”,华谊集团打造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与上海交大签约共建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数字华谊”战略落地取得成效,华谊新材料公司成为中国流程化工行业首座全球数字化“灯塔工厂”。
数字化、绿色化,这是真金白银支持下,上海国资国企的转型升级方向。
前不久,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产险成功签发全国首单金融机构“碳中和”网点零碳保险,为北部湾银行东盟商务区支行提供超额碳排放的风险保障。这是太保产险携手银行机构推进“双碳”工作、助力降碳减排方面的又一次探索。
“中国太保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畅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保障。比如,支持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加快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保险创新;另一方面服务绿色发展,深入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大碳保险产品创新,扩大巨灾保险覆盖面。”中国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说。
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改革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上海市也提出,到2027年,培育一批具有产业行业带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力、质量品牌影响力、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22年,上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企业重组整合稳妥推进,组建了上海数据集团等一批新兴产业集团。上海国资国企系统还开展了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年实施首发上市、股权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项目15个,运作资金近800亿元。截至2022年底,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为96家,总市值2.34万亿元,国有股市值近万亿元。
坚持提质增效,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成为2023年上海国资国企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将实施新一轮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上市,优化企业价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上海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说。
根据计划,2023年上海国资国企系统还将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业适时引入高度匹配、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强化风险防控协同联动,探索建立上海市国资委系统风险稳定基金。
“既要管好国企,又要放活国企。”白廷辉表示,2023年上海国资国企系统将探索构建“功能定位+股权结构+组织形态”的分类监管矩阵。同时,持续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形成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基金、研发平台协同联动发展体系。聚焦重点产业,积极布局汽车芯片、数字经济等7个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