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科改行动”“双百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结果的通知》,上海核工院获最高等级“标杆”企业。作为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总体技术单位,上海核工院自2023年入选科改企业以来,深入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系统性谋划改革方案,大力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强化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做深做实“科改行动”,全力打造改革创新样板尖兵。
突出产业引领 积极探索产业链建设模式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进一步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发展共同体,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国家电投依托上海核工院发起组建“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建立了“契约化合作模式”。截至2024年7月,联盟已吸纳122家单位加入,签署132项联合攻关协议。 ▲在2024年7月28日举行的“国和一号”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第三届联盟大会)暨山东省核能未来产业集群招商推进会上,6家威海企业加入“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 这一过程中,上海核工院充分发挥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协同实现“国家投入”为主向“国家投入+市场牵引”双轮驱动转变,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引导产业链企业共投共研共用,协同联盟成员对517项“卡脖子”物项实施国产化攻关。目前,已累计完成14项整机设备、356项零部件级物项攻关,实现整机级100%国产化能力重大里程碑目标。 例如,上海核工院与重庆川仪联合成功研制1E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解决了以往国外供应商供货价格高、周期长等困境;协同鞍钢集团共同筹集研发资金,首创了具有更高强度、更优韧性、180毫米超厚反应堆安全壳用钢AG728产品研制和产业化运作。 ▲“国和一号”蒸汽发生器
突出科技创新 革新全链条科技创新模式 为了营造积极进取、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生态,上海核工院持续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常态化管理模式,实行“宽立项”“严评估”,秉持精细化、专业化的态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上海核工院积极推进跨部门组建联合团队揭榜攻关,针对部分型号关键技术攻关发榜10项,将更多基础研究类课题纳入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范围,赋予项目负责人在技术路线选择、经费使用、团队组建、考核分配等方面的决策权。同时建立全链条科研课题价值评价体系,开展线上专家组过程评估咨询,根据评估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并纳入科研信誉档案。此外,上海核工院还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的专利筛选机制,分级分类形成高价值、可运营、可处置专利“三张清单”,基于《专利开放许可使用费估算指引(试行)》建立技术许可交易定价模型,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合规性。截至2024年7月,年度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71件,同比增长147%,PCT专利授权6项。 ▲近几年,上海核工院累计取得了中国专利奖“一金一银三优秀”的好成绩。
突出活力动力 推动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队伍的活力积蓄得越丰沛,科技创新之树才能越枝繁叶茂。上海核工院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以薪酬改革形成引才聚才“磁场效应”。 2023年以来,上海核工院策划组织实施4批次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2023、2024年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率分别达到65%、54%(截至7月)。通过健全优秀年轻干部竞争性选拔常态化机制、推行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坚决调整不在状态的干部。同时推进“以奋斗者为本”的薪酬激励体系改革,薪酬分配向技术创新奋斗者和一线关键岗位倾斜,针对创新突破和经营提升实施精准激励,同岗位员工工资平均倍差达1.9倍。此外,上海核工院积极完善基于领学专体系的“宝塔型”专家体系,畅通科技人才成长通道,打破科技人员晋升“天花板”。2023年破格提拔科技人才7人,新增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