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新兴向荣,质胜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分享会在哈尔滨举行
【添加时间:2024-08-26 】   来源:新华社 分享: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和新华网共同举办的“新兴向荣 质胜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分享会”于8月23日在哈尔滨举行,多位专家、企业和媒体代表就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发展路径和企业的创新实践等展开多维度探讨。会上,2024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100)同步揭晓。

专家学者广集众智

共谋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本次分享会不仅能够促进各领域企业进一步拓宽新思路、新视野、新认识,站在更高维度研究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举措、新办法,提升整体能力水平;更加能够充分发挥标杆引领示范作用,影响带动更多企业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优势。

image.png

新华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储学军在致辞中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其显著特点是创新,而关键环节在于科技创新和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催生新模式、新动能、新产业,是政府、企业乃至社会各方面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努力的方向。新华网愿与各界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并进、各展所长,发挥全球传播优势、媒体型智库优势、前沿技术应用优势,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舆论支持,为企业创新升级助力赋能。

image.png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正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探索延伸到应用实践再到全面产业化推动,众多行业专家、院校学者在分享会上建言献策。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金华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广大企业应充分承担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作用,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新质生产力正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模式创新等方式,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持续释放新动能,广大企业应积极作为,担当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角色,通过深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创新生产服务模式、培育新增长点等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副院长刘江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演讲。她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应把握科技创新的加速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并注重环境保护及人才培养引进,激发创新活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新质生产力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配置优质资源、打造竞争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image.png

企业家广谋良策

共议新质生产力创新实践显著成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意义深远且重大。本次分享会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挖掘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创新实践的先进案例和显著成效,为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会上,近十位企业家分享了企业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分享了高通公司利用以5G和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积极构造生态合作系统,从而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动力的成功经验。孟樸表示,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开创生态系统成为产业整合的关键,基于大数据、智能计算无处不在的愿景,高通将持续通过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image.png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她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稳增长,而人工智能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吴冬梅还提出从人员、技术和流程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运营优化、新业务拓展、商业增长领域探索及人才培养四个战略方向,共同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轩分享了陕鼓集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案例和经验。他表示,陕鼓紧跟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和迭代的升级,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结合,创新开发了EISS4.0系统解决方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image.png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信息官谌平表示,“新”不仅是指新的模式或新的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变革,技术变革是推动这一轮生产力革命的主要因素。AI X(乘)数字化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路径,也是每个企业实现自身数字化的关键举措。

image.png

大连德泰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威分享了公司大连金普新区及其核心企业德泰控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的历程与成就。大连金普新区及其核心企业大连德泰控股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及未来产业蝶变,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中建西南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联华在分享中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需打破认知壁垒,耐心投入并具备长期战略意识,应基于企业自身优势与市场实际需求进行创新。他提到,创新生态应围绕产业生态构建,通过资源整合与创新研发平台搭建,实现价值共享。刘联华还展示了设计企业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发展优势,并呼吁在新质生产力进程中要保持定力、耐力与张力,以实现长远目标。

image.png

数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发展官、党支部书记万怡挺分享表示,数坤科技作为以算法为核心的企业,致力于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即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医疗大模型,为传统医疗行业带来质的飞跃。数坤科技期待与生态企业、医院及政府部门携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让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个人。

image.png

蚂蚁集团蚂蚁保总经理陈冠华分享到,蚂蚁集团通过蚂蚁保平台在保险领域积极实践,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蚂蚁保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携手保险公司共同推动保险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让AI技术真正解决行业痛点,赋能新质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image.png

上海菌小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孙婧表示,菌小宝作为生物制造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代表,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差异化,成功推动了益生菌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未来菌小宝将继续优化产业链,拓展菌+及上下游产业,推动品牌数字化创新发展,并作为健康服务的产品和品牌,服务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和生产者,共同促进健康与产业的双重繁荣。

image.png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勐再分享环节总结道,新质生产力旨在通过技术进步,特别是AI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引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精准化、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李勐表示,面对长期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应采取长期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重构底层思维逻辑,积极拥抱分布式思维,以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image.png

圆桌对话广聚共识

共话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之路

数字化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为各行各业注入了强劲动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会上,新华网产经中心副总编辑吴晔担任主持人,围绕“以新促质、以质图强”主题与各行业企业家进行圆桌对话,共同探讨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image.png

新质生产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北京三安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东坡指出,数字化转型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智能化、数字化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还促进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协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猫指南创始人、CEO毛峰阐述了数字农业对产业变革的深远影响。他指出,数字农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范,不仅极大提升了传统农业的服务效率,更开创性地为农业服务赋予了金融属性和市场效益新维度。

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首席转型官、联晟智达CEO徐赫从跨国企业视角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徐赫指出,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将转向全球化与数智化,新质生产力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要素。

在康师傅品牌转型升级道路上,新质生产力同样扮演了助力其应对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与个性化挑战的重要角色。康师傅品牌形象工程总监高钟秀表示,通过数字化赋能和AI创新,康师傅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还成功推出了绿色、健康的新产品系列,满足了市场的新需求。这一转型过程充分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产品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海龟爸爸品牌公关部总经理池丕健也表示,海龟爸爸自创立之初便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儿童护肤这一细分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尤为关键。企业唯有敢于走出传统框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新质生产力正是赋能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

新质生产力不仅在生产领域引领着创新与变革,其对教育体系的影响同样深远。哈尔滨华德学院校长李长威认为,随着数字化和AI时代的迅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教育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