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理论研究
为端牢能源饭碗 他们“扎根”渤海
【添加时间:2024-08-2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固国家能源基石的征途上,石油人不可或缺。在确保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目标下,向大海要油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个蓝色的梦想,对于胜利人来说已经变成了现实。

8月24日10时许,经过临时出海安全培训后,记者按要求穿好工作服、救生衣,戴好安全帽,跟随采油工人乘船约40分钟,登上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埕岛中心一号平台。

image.png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埕岛中心一号平台

高出海面近30米的平台巍然矗立,平台所处海域水深平均12米,离岸约8公里,具备油气水处理及自动化全过程控制功能,集中接收和处理周边井组的来液,为井组平台提供电力及注水,是一座密闭外输平台。据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副总工程师王志强介绍,他们承担着周边126口油井、58口水井的来液处理及注水工作。自1995年4月正式投产以来,累计外输原油2052万吨、天然气3.83亿立方米。

1997年,王志强从胜利石油学校的采油工程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海洋采油厂从事技术员工作,负责油水井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

在校成绩出色的他本可选择进入工作条件更为优越的单位,但却选择了刚刚起步、更具挑战的海洋采油领域。“海上石油开采的技术难度更大,我认为这里更能锻炼自己,在技术上实现更大突破。”他说。

这份工作,王志强一干就是27年。埕岛中心一号平台技术密集、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由于完全依靠电力运行,采油工人最担心电网波动。

最让王志强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十几米的海浪猛烈拍打平台,人在外面根本走不动道,整个平台都在晃动。”这次风暴潮导致停电,尽管工作人员高效处理了突发情况,埕岛中心一号平台还是停产了一个晚上。“一晚上就要损失2000多吨原油。”谈及此事,王志强脸上的表情依旧难掩痛心,“这不单单影响经济效益,我们更需全全力以赴,确保完成每年的生产任务”。

埕岛中心一号平台实行15天倒班制,每班到平台约40名员工,24小时轮班作业。在陆地上,王志强晚上11点就能入睡。但在海上从没在凌晨1点前睡过觉,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他坦言自己“不敢睡”,时刻紧绷着安全生产这根弦。

行走在该平台,这里没有陆地上常见的“磕头机”或皮带式抽油机,也看不到任何油气的痕迹,油气处理外输、采出水处理、注水等全部封闭运行,保证“油不入海、气不上天、水不外排”。

海上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主阵地,也是安全环保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滴油入海,就会形成很大一片油膜。”王志强说,目前,像中心一号平台这样的平台,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线压力变化,实现泄漏预警,同时借助溢油雷达,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应急情况。

张云昌是胜利油田海一采油管理区的副经理,也是一位85后青年职工,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资源勘探工程专业。

在这里,夏天烈日炙烤,甲板温度高达60℃;冬天,零下20℃的低温冻得脸生疼。尽管条件艰苦,但张云昌心里是甜的:“我一定要把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到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传承老一辈苦干实干的精神,也要发挥年轻人闯劲十足的优势。”张云昌说,他希望在今后几十年里,传承精神、坚持创新、接续奋斗,参与更多新技术探索研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平台上,多数是设备的位置。而在有限的活动空间里,却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他们“扎根”渤海,致力于为国献油。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